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篮球战术基础配合——掩护配合(三)

(2009-07-19 13:44:46)
标签:

杂谈

分类: 篮球论文

前面我们说的掩护都是行进间的掩护,现在我们要学习另外一种掩护,就是一个同伴不动,另一个同伴利用它做各种方向的移动,我们把这种掩护叫做定位掩护。

1、定位掩护横向切出跳投配合。这是一种外线与内线之间的定位掩护。定位掩护横向配合切出跳投配合是定位掩护的基础配合。这项配合的主要特点是:传切与定位掩护相结合,创造出切出投篮的机会。这项配合基本路线是:一侧前锋(后卫)、后卫和另一侧中锋各站一组,前锋首先将球传给后卫,传球后迅速启动纵切至篮下,当没有进攻机会时,利用同伴的定位掩护横向切出,接后卫同伴的传球后,果断起跳投篮。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要将自己的防守人带到同伴定位掩护的位置上;切出接球的同时要调整好脚步和重心,为投篮做好准备;定位掩护的队员在同伴跳投的瞬间要抢占有利位置,并准备接球或者冲抢前场篮板球。

2、定位掩护横向配合切出再切入配合。定位掩护有这样一个特点,那就是内线定位掩护的同伴不动,你可以围绕他绕来绕去,到处都可以寻找机会。一侧前锋(后卫)、后卫和另一侧中锋各站一组,前锋首先将球传给后卫,传球后迅速启动纵切至篮下,当没有进攻机会时,利用同伴的定位掩护横向切出,当防守队员挤过或抢过时,再利用定位掩护再向篮下切入,接后卫同伴的传球直接上篮得分。定位掩护横向切出再切入配合是定位掩护横向切出跳投配合的一种变化,常常由于防守队员的抢过或挤过而没有机会时进行再切入的配合。在这项配合中,切入队员要将自己的防守人带到同伴定位掩护的位置上,定位掩护的队员在同伴再切入的瞬间做后转身抢占有利位置,把防守人牢牢地挡在身后,为同伴进攻创造机会,并准备接球或者冲抢前场篮板球。

3、定位掩护纵向切出跳投配合。后卫、前锋和中锋站一侧三组。配合路线是:前锋将球传给后卫,然后顺底线横向切入,此时后卫运球到刚才的前锋位,前锋利用同伴中锋的定位掩护后纵向切出到罚球线一带,接处在前锋位的后卫回传球后跳起投篮。在这项配合中需要注意的是切入队员要将自己的防守人带到同伴定位掩护的位置上;切出队员纵向切出接球的同时要调整好脚步和重心,为投篮做好准备;定位掩护的队员在同伴跳投的瞬间要抢占有利位置,并准备接球或者冲抢前场篮板球。

4、定位掩护斜向切跳投配合。一侧后卫、另一侧前锋和中锋分三组落位,后卫持球。中锋首先由下线上提罚球线抢占有利位置,准备接球策应,此时前锋先向底线方向做假切入后快速启动利用罚球线中锋的定位掩护,接后卫的传球后投篮。对这项配合的基本要求是:中锋上提时要选择好最佳的定位掩护位置;定位掩护时中锋要运用前转身挡住防守人帮助同伴摆脱防守;当同伴投篮时中锋应快速占据有利位置,做好接球或抢篮板球的准备。

5、定位掩护反切跳投配合。一侧后卫、另一侧前锋和中锋分三组落位,后卫持球。中锋首先由下线上提罚球线抢占有利位置,准备接球策应,此时前锋先向底线方向做假切入后快速启动利用罚球线中锋的定位掩护做反切,接后卫的传球后投篮。

6、定位掩护反切挡拆配合。一侧后卫、另一侧前锋和中锋分三组落位,后卫持球。中锋首先由下线上提罚球线抢占有利位置,准备接球策应,此时前锋先向底线方向做假切入后快速启动利用罚球线中锋的定位掩护做反切,接后卫的传球,如果没有投篮机会,要注意观察在罚球线一带的中锋拆入篮下后将球传入,内线同伴接到球后果断起跳投篮。

掩护是篮球战术中最为重要的基础配合之一,在掩护配合中,除了无球队员给有球队员掩护和持球队员运球给无球队员掩护之外,大量的掩护配合是在无球队员之间进行的。在所有的掩护配合中,定位掩护的运用非常广泛,它是许多基本战术的基础。定位掩护中对掩护队员的基本要求是:(1)掩护队员要提前选择和占据有利的掩护位置,为掩护做好准备;(2)掩护队员要清楚同伴的移动路线和方向,以便于配合同伴摆脱对方的防守,创造出好的进攻机会;(3)掩护队员在占据合法的掩护位置后,在掩护过程中不能做多余的动作。在定位掩护中,对移动队员的要求也很高。定位掩护中对移动队员的基本要求是:(1)要掌握好起动的时机和移动路线;(2)通过移动,把自己的防守人带到定为掩护的位置上,以完成最终的掩护配合;(3)当移动的队员通过定为掩护摆脱对方的防守后在接到球的瞬间,要做好快速连贯的衔接动作,或是投篮、或是传球和突破,使定位掩护在实战中充分发挥出它的威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