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行杯”第一阶段明天结束 第二阶段战役后天打响

标签:
杂谈 |
分类: 快乐篮球 |
“农行杯”第二届职工篮球运动会自6月28日开幕以来,来自十一个县区和市直各系统的四十三支男女篮球队在赛前抽签决定的各自小组中悉数登场,历经六天的酣畅拼杀,第一阶段小组赛于明天结束,各小组的两支出线名额基本名花有主,更为残酷的第二阶段交叉淘汰赛将于后天打响。从第一阶段的比赛情况来看,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参赛球员本土化。本次运动会大赛组委会反复强调严禁聘请外援,球员资格必须是昭通范围内的在职职工,这就给本土球员提供了参赛的舞台。虽然在个别球员资格问题上依然存在一些质疑,但毕竟是清一色的昭通人驰骋赛场,观众一般不会更多计较,可一旦涉及各队切身利益时,想必对球员资格问题的争论越到最后越会浮出水面;
二是几代人同场竞技。本次运动会参赛球员年龄版本众多,既有60版、70版,也不乏80后、90后球员,最大年龄四十七岁,最小的十八岁,可谓老中青三代人同场竞技,30岁以上球员居多。篮球本是年轻人的运动,可昭通篮球人才正处于青黄不接时期,加之学生不得参赛,很多大龄球员如李肝炎等依然挂帅出征,对他们而言,年龄似乎不是问题,虽然在场上有些力不从心,但丰富的经验成了战胜年轻球员的法宝;
三是球队两极分化。本次运动会的众多球队中,县区球队的技战术水平明显高于市直系统队,很多比赛都不在一个档次,好比拳击赛场上重量级拳手与轻量级拳手的较量,结果可想而知,使得县区与市直球队交战时比分悬殊较大,整个比赛显得冷冷清清,无人问津。除“死亡之组”的昭阳、政法、盐津、威信、大关、驻昭部队的比赛一枝独秀、精彩纷呈、能吸引无数球迷驻足观望外,其余各组球队由于实力不均,比赛波澜不惊,亮点平淡。这种现象只有到第二阶段的八强淘汰赛开始后才会改变;
四是攻防战术运用趋向合理。纵观整个小组赛,传统强队特别是“死亡之组”各支球队都采用了“区域联防”、“半场人盯人”、“快速防守反击”、“全场紧逼”、“画圆战术”等攻防战术体系,他们无论从战术区域的划分、各区域内队员的职责、任务、分工上,还是在协防能力、战术变化,区域衔接措施等方面的表现上,都逐步趋向合理,让人高兴不已。从小组赛表现来看,各队都能根据本队球员的身体素质、身高、年龄、比赛经验等具体条件,在突出队伍的“风格”、“特点”上下功夫,使得战术打法更加多样化,技战术水平有了新的起色和提高;
五是攻防速度加快和对抗激烈程度加强。这个特点从“死亡之组”的球队交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身陷“死亡之组”的球队互有胜负、各队皆输两场以上,险象环生,今晚最后一场大关对盐津的比赛结束后,需算出得失分率才能确定该小组的最后一个出现名额,足见对抗之激烈。本次比赛无论在整体实力上还是运动员的精神状态上都较过去有了很大的进步,才使本次运动会第一阶段小组赛“死亡之组”的球赛场场变得紧张激烈,精彩纷呈,高潮迭起,这些都得益于运动员在身体素质水平和比赛能力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根据本人经验看,“死亡之组”的各队球员大约要往返奔跑100次~120次,约3000米~3500米的距离,还包括跳、急停、转身、变向变速等移动技术,这对球员的比赛能力和身体素质的要求就更加严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