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师兄牟本洪

(2009-01-07 19:05:21)
标签:

杂谈

分类: 篮球啊篮球

在昭通篮球界,我们都管牟本洪叫大师兄,一来是他出道早;二来是他拜曹俊为师早。就连曹俊老师当着我们的面都直呼他为大师兄,我们就只有如此这般地往下叫,这一叫就快二十二年了。这就是大师兄的来历。大师兄乃绥江人,八十年代初期进入昭通篮坛。当时,他就算是昭通的中锋里最高的球员之一了,大师兄身高一米八四,身材魁梧,虎背雄腰的模样。这样的高度,在当今的昭通篮坛,不算稀奇,比他高的篮球后生有的是,随便一数就是“一打”,但有他那种劳动力的却不多见。

大师兄应该与赵三炮他们是一拨球员。他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力量足、爆发力强、弹跳高、篮板好、作风硬。由于他强壮的身体素质,加上吃苦耐劳的勤奋训练,很快受到曹俊老师的赏识,被委以重任,担纲起昭通队的主力中锋。我在昭通一中读高中时经常去看他们球队训练比赛,就觉得此人打球生猛,有点类似张飞的“三板斧”,让人好生佩服。遗憾的是小小的我,只能成为他们的忠实旁观者,以超级球迷的身份出现在八角亭篮球场的一个角落,随着他们的攻防“东张西望”。

我从没有想到有那么一天,会与大师兄认识并成为一个战壕里的战友。一九八八的昭通市首届“篮协杯”成为我们相识的见证。“篮协杯”的赛制与以往的比赛不同,采取各系统组队,一竿子插到底,取消了县区组队参赛的传统做法。也就是说,你是哪个系统的球员,即使在县区和乡镇工作,只要是本市系统在编在册人员,都可以入选本系统篮球队,前提是你必须会打球,而且水平必须列本系统前十二位,否则,你就只能成为该系统的拉拉队员,如果你愿意。

我在师专工作,又符合上述条件,理所当然入选教育系统男篮。大师兄在绥江一中教书,也符合上述条件,自然应召归队。我打后卫,他打中锋,一矮一高挑起了教育队的大梁。当然,同队的还有“三步篮”经典始作俑者沈成柱、游击队长曹阜校、大三哥周跃、白面忍者王徽、神奇小子李进、一头卷发梁建国、现在师大体育学院教授篮球教练杨建昆(当年赴昭讲师团成员、我师大读书时的师兄)等。我还记得当那次集训的地点就在现在的昭通师专南校区,当年的教育学院。一群篮球兄弟在教练曹俊的率领下,一起同吃、同住、同训练、同比赛、同欢乐、同患难。在那段朝夕相处的日子,我得到了大师兄不少关心与帮助,特别是在后卫与中锋的配合上,他给我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使我很快便在技战术上融进了我大学毕业后参加的第一支成年球队。

虽然在第一届“篮协杯”上昭通教育男篮属于豪华阵容,问鼎冠军人心所向,如果一对一与其它球队的球员过招,我方胜算的机率在80%以上,大家都是这么认为的。但由于教育男篮是初次组队,在技战术配合上尚欠火候,加上篮球比赛变化莫测,不像一加一等于二那么简单。虽有大师兄与我等竭尽全力,但还是无力回天,比赛的结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与冠军失之交臂。

年轻的我伤心至极,检讨并反思自己在比赛中的过错与失误,大师兄是见个世面的人,给了我很多安慰与鼓励,让我很快走出低迷的情绪,把东山再起作为自己与球队的奋斗目标。转眼又是春来到,第二届“篮协杯”如期举行,还是那些熟悉的面孔,还是那些情同手足的弟兄,教育男篮整装待发。预赛在威信举行,比赛激烈残酷,侥幸脱险进入复赛。复赛一路过关创隘,跌跌撞撞走进决赛,一样的形势,一样的决赛,一样的结果,由于大师兄和我等差强人意的表现,冠军再一次拱手相送他人,令曹俊老师失望不已。

中国有句古话,叫事不过三。经过前两次的失败,整个球队的心态,尤其是作为组织后卫的我,心态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反思下来,不是我们技不如人,也不是技战术安排不当,而是我们自己打败了自己,前两次兵败的重要原因是我们大家都太想夺得冠军了,急躁情绪导致技战术变形,发挥失常,真是心态决定一切啊!当春天的暖风又一次拂面乌蒙高原,第三届“篮协杯”也就如期举行了。决赛是教育男篮对阵由大名鼎鼎的“李肝炎”领衔的邮电男篮。

华灯初上,清官亭篮球场被教育队的啦啦队挤得水泄不通,就连苍蝇都别想飞进去看热闹。狂热的球迷呼喊着他们所喜爱的球星的名字,嘈杂声中我似乎听到我的名字也在其中,顿时觉得有一种血液在流动,心潮有点澎湃,我及时调整了呼吸,让自己冷静下来,就像是参加一次盛大的宴会,而不是激动的比赛。我与大师兄,一个在外线扔炸弹,一个在内线炸碉堡,其他球员作穿插,频频得手。“李肝炎”的三分篮疯狂投向我方把守的篮圈,大多都偏离的航向,他这一火力点一“死”,邮电基本就土崩瓦解,缴枪投降。“成也肝炎,败也肝炎”是当年邮电男篮的真实写照。结果,大师兄领衔的教育队,历经三年的风风雨雨,终于登上象征昭通篮坛至高荣誉的冠军领奖台。看着大师兄高高举起的冠军奖杯,我仿佛觉得自己向成熟迈出了关键而坚实的一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飞翔的鹰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