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稳的杨士科
(2008-12-13 18:19:18)
标签:
杂谈 |
分类: 篮球啊篮球 |
镇雄篮球在昭通总有一席之地,除了篮球文化的世代传承以外,恐怕与上百万的人口也有几丝关系。偌大一个人口密度的地方,出几个篮球人才,大家都不会不相信。走进镇雄,相当于走进了篮球公园,无数篮球小子在不可思议的贫瘠土地上,依然可以彰显篮球的精彩。对于我来说,接触最多的便是一个叫杨士科的篮球人,他是镇雄篮球在八十年代的拔尖人物,就好比马健飞之于六十年代、王发达之于七十年代一样,他们都代表和引领着镇雄篮球每一个时代的风采。
说起杨士科,不得不从一九八八年四月在盐津举办的“江盐杯”说起。也就是在这次篮球运动会上,我认识了这位来自镇雄的伙子。“江盐杯”是当时的昭通邮电系统每年都要举办的篮球运动会,各县轮流做庄,旨在强身健体,弘扬行业文化。为了吸引更多的观众,按照惯例都要在运动会开幕式上组织一场高水平的篮球表演赛,于是主办方便邀请了当时在昭通各县区排名老大的镇雄队作为表演赛的球队之一,另一支球队便是东道主盐津男篮。曹俊老师作为当时邮电体协的顾问也被列入邀请之列。出发前他给我打来电话,邀我一同前往。听说要回故乡盐津,又有球赛可观,这等好事,岂能错过!我二话没说,欣然同意。盐津的球友听说我抵达家乡,便盛情邀我加盟,一同打击“外来之敌”。
由于当初只是前去观摩,所以我的球衣、球裤和球鞋都没随身带去,只好临时在灯光球场的人群中,针对我的身高脚型征用了球迷的球鞋,但球衣和球裤还是无法找到。就这样,我穿着衬衣和长裤走上了人山人海包围的篮球场。这也是我大学毕业后第一次回家乡打球,成为东道主球队的一名组织后卫。比赛在球迷的尖叫声中揭开帷幕,镇雄县队一米八以上的身高、豪华的阵容让盐津的球迷都认为盐津队必败无疑,而且比分差距会在二十分以上。因为盐津队实在是些小不点,平均身高只有一米六八左右。我还记得当时我方的其他球员,严康俊、杨大春、老蔡、李子华。不要说观众小看我们,就是我们自己也很自卑,不知道如何才能使这场力量悬殊的比赛能给家乡父老有个妥善的交待。
在知名教练刘福康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开始了一场为荣誉而战的殊死博杀。令我没有想到的是,我的出现,改变了赛场的一切。原来,在当年年初的首届“篮协杯”上,我打球厉害的名声早已远近传播。我的名字他们已有耳闻,我的到来,给他们的心理造成了莫大的恐慌,打乱了他们事前布置的战略战术。他们不得不排出两名主力队员来防守我,有时甚至需要三人包夹才能阻挡住我前进的步伐,着就给我方球员有了可乘之机,被他们疏于防守的前锋严康俊一人就独得三十八分,这是他打球以来的最高记录。我犀利的突破一次次撕开镇雄队的防线,一次次妙传队友得分使我方牢牢地掌握了比赛的主动权,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鏖战,盐津队终于以一分的优势实现了以小打大的心愿。球迷欢呼雀跃,镇雄队沮丧而去。
那场比赛防守我的队员之一就是杨士科,由于对我的球路不熟悉,对我的特点不了解,我灵巧的运球突破,使他一米八零的身高显得有些笨拙,连招架之功都丧失殆尽,只能疲于奔命,结果是防不胜防。比赛结束后,我俩聊了一个通宵,交流技术,探讨篮球,真应了一句老话:不打不相识,大家都有相见恨晚的感觉,没有变成“敌人”反而成为朋友使我俩之间的友谊一直保持了几十年。
以后的三、四年中,我代表教育男篮与他领衔的镇雄队在威信的“篮协杯”上决斗,生死相拼。场上的对手,场下的朋友,一起为篮球而舞,一道为快乐而歌,感情越发深厚。有缘一同代表镇雄两次参加云贵川毗邻地区“三省八县篮球运动会”,并肩作战中同呼吸共命运,兄弟连心之情在患难中显现。
沉稳老练是杨士科打球的最突出的特点,技术细腻、能投能突是他的一贯风格,善于动脑、头脑冷静是他打球的本色,待人厚道是他的处世之道。虽然他由于年龄和身体老化的原因,早已不再篮球场上飞奔;虽然我俩各在一地,几年也难得见上一面,可这些难忘的岁月之花却在我的心里日夜绽放,无法在记忆深处凋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