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阳篮球
(2008-08-15 11:22:49)
标签:
杂谈 |
分类: 篮球啊篮球 |
昭阳区是昭通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包括篮球文化)中心,市委政府所在地。2006 年5月,由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经济导报、中国城市研究院(香港)口碑中心、亚太环境保护协会等多家机构联合论证的“2006年中国避暑旅游城市排行榜”,30个城市入选排行榜,昭通市入选第20位。这里提到的昭通市其实就是特指昭阳区所辖的昭通坝子。
昭通坝子是乌蒙高原上的一块平坦的沃土,不仅是鱼米之乡,而且是块篮球宝地。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风采,气候比昆明稍凉,基本“四季如秋”,独特的地理资源和气候条件造就了盛夏时节的昭阳凉爽宜人。每逢夏季,当我国大部分地区连续多日发出高温警报,气温达到35℃—40℃以上,而昭阳区的整个夏天犹如“天然大空调”般凉爽,夏季平均气温19.6℃—26.7℃之间,气候优势得以充分展示,“避暑胜地”当之无愧!当然也适宜打篮球,不用担心酷暑难耐。
世界上最大的黑颈鹤越冬栖息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美丽神秘的大山包就落脚在此,所以就有了“中国黑颈鹤之乡”的美誉;昭阳苹果飘香万里,享有“苹果之乡”的声誉;置身美丽的昭阳,曹吟葵先生把握时代的脉搏,在原来“昭阳八景”的基础上跃然而生了“洒渔镜泊、龙洞林泉、古亭晨曲、鹤舞高原、凉峰云蔚、凤岭朝晖、海楼翰采和翰儒琼碑”的昭阳新八景;龙氏家祠建筑群将中国传统工艺和西式建筑融合,木雕、石雕、彩绘技艺精湛,是云南民国时期的建筑文化代表之一。挑水巷悠长了文化的久远,西陡街见证了开放的历史,鹤舞高原焕发了勃勃的生机。
昭通市举办的各类篮球比赛,都是在昭阳中心城市举行,没有各县轮流坐庄的习惯,昭阳区的篮球因此有了“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惆怅。我在昭二十余载,长年累月在此打球,目睹了昭通篮球几十年的兴衰荣辱和“篮海沉浮”。从七、八十年代的清官亭、八角亭篮球场的烽火连三月到九十年代以来烽烟弥漫的体育馆,如火如荼的篮球赛极大地促进了昭阳区篮球的普及和篮球水平的提高,营造了火热的篮球氛围。八十年代的“建设杯”和“篮协杯”、九十年代的“中华杯”、全市各县区参加的篮球运动会、行业系统举办的篮球赛纷至沓来,点燃了无数篮球小子飞翔的篮球之梦,吸引了无数球迷狂热的篮球之心,激荡了昭通篮球火热的篮球天地。球迷围攻清官亭时的火爆场面依然历历在目,攀爬树梢观看球赛的球迷已经步入中年,但篮球精神却如长流水般涓涓不息。
记得1998年“中华杯”决赛时,无法进入体育馆观看冠亚军搏杀的球迷,把体育馆围得铁桶一般,虽有武警官兵和警察警戒,最终还是冲破坚固的警戒线,撕碎四道玻璃门,蜂拥而进,原本座无虚席的体育馆站立都很困难,窒息般痛苦,球迷倒是不管,叠罗汉似的姿势都用上了,此举正中警察下怀,免去了执勤时无法看球赛的遗憾,此时他们可以安心观看精彩的比赛了,足见昭通篮球的狂热。深处篮球比赛的腹地、篮球文化的中心、球星云集的宝地,昭阳区的青少年比其他县的孩子幸福,走在大街上,一不下心都会遇到几个篮球高手。
耳闻目染、近朱者赤,篮球小子布满所有对外开放或不开放的篮球场馆,踩着晨曦、顶着星星,卧薪尝胆、苦练球技。这样的篮球氛围,篮球技艺自然不低,不仅造就了八十年代昭通篮坛的“十大球星”,而且培养了无数的篮球后生继往开来,撑起了昭阳乃至昭通篮球的今天和未来。
昭阳区籍的篮球人才灿若星河,代代相传。赵三炮、黄杰、周跃、陈国林、高建国、陈军是八十年代昭通篮坛杰出的代表;方开毅、孙世坤、张猛、老黑、严格、崔汝波、黄兴平是九十年代昭通篮坛数一数二数三的人物;范跃(云天化队后卫)、孟智勇(前锋)、李昆(后卫)、王云(前锋、外号小脑壳)、阳廷华(中锋)、刘文海(中锋)、刘峰(前锋)等是最近几年闪耀昭通篮坛的一流青年才俊,他们有的从初中开始就跟我学打球,有的进入昭通师专后从师于我,基本功较为扎实,前程无量。
前不久,昭阳区再次迎来篮球的春天,举办了有60多支球队包括区直部门和乡镇参加的篮球盛会,参赛球队之多、比赛氛围之浓、观众参与之大、领导重视之高、球员作风之好创下了昭阳区篮球的历史纪录,掀起了一场红色的篮球风暴,篮球精灵在鹤舞高原展翅翱翔,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