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硕放昭嗣堂

http://s10/mw690/001wkwvggy72eLtbehb79&690
硕放之名的来源早已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没有必要过分追溯它的出处。然而,硕放所属的里新村一座建于五百多年前的古建筑“昭嗣堂”,却引来无数人对它的关注。这座房屋由明朝嘉靖年间的“国老”曹察所建,昭嗣堂所用木料全部是珍贵的楠木,故称“香楠厅”,昭嗣堂还隐含着明朝史家讳莫如深的“壬寅宫变”的历史,值得今天文史爱好者的探究。
五月份接受《人民日报》新媒体邀约编写“百代旅行”文稿,驱车前往苏州枫桥景区实地采景,返程时顺道游览了硕放“昭嗣堂”。修复一新的昭嗣堂景区小桥流http://s2/mw690/001wkwvggy72eLwS8ox01&690
水,粉墙黛瓦,门坊照壁,庭院深深,室内布置考究,资料丰富,确也值得一看。
汽车到达昭嗣堂景区已是上午11点半,见昭嗣堂大门关着,只有东边一樘边门开着。进门看时,见一保安斜躺在床上看电视。询问可否进去参观。保安斜睨着眼说:“回去吃饭了。”“请问下午几点钟来?”我追问。“一点半!”保安不耐烦地回答。看他没有商量余地,便退了出来。心里想,反正时间宽余,等就等吧。附近没有商店更没饭店,出门时带了一袋面包,权且和着茶水充饥。吃完后,把汽车坐椅放下来躺着休息。1点20分,看见边门旁边停了一辆电瓶车,猜想是管理员来了,便马上过去问保安:“管理员来啦?”保安用手一挥,用无锡话恶声恶气地说:“侬不会进去啊!”“好好好,我进去。”我一边说,一边顺着东边的一条长长的备弄朝里面走。然而,在里面前后走了一遍,却没有看见管理员。进了门,我本来不需要管理员,只因楠木厅的门锁着,必须叫她来开门。于是,再回前面询问保安:“没有看见管理员啊!”保安不耐烦地吼着:“在前头!前头!”我回转身去,一直走到昭嗣堂最前面的大门口,见旁边有间屋关着,正要上前敲门,里面一位女同志听到脚步声,便开门出来了。我说:“想参观楠木厅,请您开一下门好吗?”女同志微笑着说:“没关系。”说着就朝后面走去。走到楠木厅前,只见保安已经拿着钥匙在开门了。原来钥匙就在保安手上!让我等了足足两个小时。
为了了解景区全貌,还是按昭嗣堂参观的线路来一点点叙述。
照嗣堂景区坐北朝南,中间有一条通往太湖的河流,河的南岸是新建的广场,广场很大,东西宽约100米,南北长约200米,中间一片铺着花岗岩石板,两边是大道,http://s8/mw690/001wkwvggy72eLzjPRde7&690
路边种满香樟树。河道上建有东西两座拱桥,分别叫“酒作桥”和“楠辉桥”。广场中央立有一块大石头,正面刻着“昭嗣堂”三个大字,由著名书法家尉天池题写。古人立堂名,是要表达一定意思的。“昭嗣堂”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呢?我站在石碑前琢http://s7/mw690/001wkwvggy72eLBa80md6&690
磨。首先,它不是祭祀祖宗的“祠堂”,而是一个家族的堂名。“昭”是表明、显示,亦有正大光明之意。“嗣”是接续、继承之意。按字义分析,“昭嗣堂”意在向子孙后代宣示家族的光明正大,这可能与曹家的突然变故有关。
河道南岸立有一座青砖照壁,照壁正面有一幅砖雕荷花,古人以荷花表示高洁;背面是砖雕仙鹤,古人以仙鹤表示长寿,官场则以仙鹤为一品补服。河道北岸是一组粉墙黛瓦的硬山式建筑,正中的砖雕门楼上镶着“让里世家”四个隶字。“让”是谦http://s2/mw690/001wkwvggy72eLDetwJ01&690
让,“里”是乡里,“世家”指一个家族的世代传承。无锡属古吴国旧地,离硕放不远的梅村有吴泰伯庙。《史记·吴太伯世家》记载,“吴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周太王看好季历之子昌,有意让季历继位后传至昌(即周文王)。太伯、仲雍知道父亲的意图后,便以采药为名,南奔荆蛮,自号勾吴。司马迁盛赞太伯、仲雍让贤之德。后来,吴国又出了一位贤人季札,因“三让王位”而被称为“春秋贤者”。“让里世家”表明身处谦让之风的吴地,“谦和礼让”是昭嗣堂主人为自己和子孙立下的道德标准。
再看,墙根立有一块石碑,上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昭嗣堂”。公布时间http://s7/mw690/001wkwvggy72eLFc9L056&690
是2006年5月25日。
大门里面是门厅,门厅东侧是轿厅,西侧为管理人员办公室。门厅后面是天井,天井两侧的厢房内布置为“太湖古镇硕放民风民俗陈列馆”,介绍硕放镇的历史延http://s1/mw690/001wkwvggy72eLHK1xef0&690
革,当地民风民俗。
正面五间正房是前厅。走进厅内,堂上高悬一块“楠宇生辉”匾额,屏风上是一幅木刻画《岁寒三友》,两边柱上配有楹联:。理以神超,润色鸿业;文为德表,扬声紫微。堂上摆着几付清式靠椅和茶几,两边墙上挂着八幅大理石山水装饰画框,地http://s1/mw690/001wkwvggy72eLJYvPq80&690
上铺着方形水磨青砖,环境整洁,格调儒雅。
前厅后面是个较大的天井,天井四周都是厚实的须弥座青石墙基,足见这座古建筑当年的豪华程度。正面是三间带前廊的主厅,六扇落地长格,下面是雕花护板,上http://s2/mw690/001wkwvggy72eLMlchr61&690
面是木格透窗。两边门柱上挂有对联:泰山乔岳以立身,明镜止水以存心;青天白日以应事,光风霁月以待人。表明主人立身处世的态度。走进大厅,梁上高悬“昭嗣堂”匾额,屏风上挂着一幅古式山水画,两边配以联句:杨柳画桥深浅水;桃花春岸往来人。渲染出一派田园诗意。堂上摆着明式靠椅、茶几。仔细看地上铺的罗砖,中http://s16/mw690/001wkwvggy72eLOE6bJ6f&690
间一片十分整齐,两侧却已非常破碎。陪同参观的管理员说,这是修复时特意保留下来的,让游客看到古建筑原汁原味的风貌。
http://s2/mw690/001wkwvggy72eM3YhbPf1&690
http://s12/mw690/001wkwvggy72eM6aHSH7b&690
础,厅前有院墙,墙体下置青石须弥座,中为砖墙,上面有精雕砖刻。
2012年央视播放著名历史学家阎崇年先生在《百家讲坛》开讲的《大故宫》,同时出版了《大故宫》一书。其中第十八讲《乾清三案》中的“嘉靖宫案”,就是讲的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次宫女起义“壬寅宫变”。因这场“宫变”与“昭嗣堂”主人曹http://s12/mw690/001wkwvggy72eMS2HYD2b&690
察有关,现把阎崇年先生这段讲稿摘录如下: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十月二十一日夜里,发生了一件让嘉靖帝险些丢掉性命的“宫变”。事情是这样的——
明朝皇帝的寝宫在乾清宫,只有皇后可以与皇帝同住,其他妃嫔等仅是奉召进御,不能在此过夜。明代乾清官后部的暖阁,共有9间,有书记载:每间有3张床,共有27张床。皇帝夜里随意选择房间和床位就寝,让人们很难弄清他睡在哪里,确保安全,以防不测。尽管皇帝防范巧妙,但对嘉靖帝身旁侍奉的宫女来说,则是没有秘密可言的。
这天夜里,嘉靖帝已经熟睡,杨金英等十几个宫女便溜进他的寝宫,准备将他勒死。开始时,宫女杨玉香将丝绳递给苏川药,苏又传给杨金英,杨金英则拴好绳套,另一宫女用黄绫抹布蒙住嘉靖帝的脸;其他宫女一拥而上,掐脖子的,按前胸的,按胳膊腿的,杨金英就势把绳套在嘉靖帝的脖子上,另两个宫女姚淑翠和关梅秀用力拉紧绳套。但是,杨金英误把绳套打成死结,拉了好久也没把嘉靖帝勒死。宫女张金莲见事不成,发生动摇,跑去报告方皇后。方皇后闻讯赶来解救,见皇上气息已绝,急忙派太监去找御医许绅。经过几番折腾,太监赶来多人,将十多个宫女捉住。这时嘉靖帝己经断气,处于昏迷状态。
许绅入内,见气已绝,就死马当活马医,“急调峻药下之,辰时下药,未时忽作声,去紫血数升,遂能言,又数剂而愈”。(《明史·许绅传》卷二百五十九)许绅用猛药,历六时,嘉靖帝才口吐紫血,多达数升,苏醒过来。不久,许绅得病,说:因宫变事,我自知不能救活必遭杀身,因受惊悸,非药石所能疗也。不多久,果然死。许绅,北京人,后官太医院领院事、工部尚书。明朝医官最显赫到尚书者,只许绅一人。
嘉靖帝虽被抢救过来,但因惊吓过度,身体虚弱,不能理事。对“谋逆”宫女的处置,由方皇后主持。后将杨金英等16名宫女凌迟处死。因遭方皇后妒忌,在嘉靖帝病不能言时,将端妃曹氏和宁嫔王氏牵连进去,“磔端妃曹氏、宁嫔王氏于市”(《明史·世宗本纪》卷十七)。
这是“壬寅宫变”经过。然而,还有两个问题需要弄清楚:一是宫女为何要勒死嘉靖皇帝?二是宫女造反为何牵涉到曹察的女儿端妃?第一个问题阎崇年先生已经讲到了:这个案件发生,是事出有因的。嘉靖帝信道教,在御花园钦安殿前建天一之门,又建大高玄殿,范金为像,香烟缭绕,举行斋醮,一意修玄,炼丹制药,祈求长生。他多年不视朝政,大权旁落,严嵩父子擅权。……嘉靖帝吃丹药,性情格外暴躁,残酷虐待宮女,无端打骂折磨(有史书记载,宫中被打死的宫女有200多人),使她们身心受到摧残,处于极其悲惨的境地。嘉靖帝还相信道士秘方,用宫婢的经血烧炼“丹铅”,这种惨无人道折磨,把宫女逼上了绝境。受辱宫女,串通起来,进行报复。
第二个问题,据《世宗方皇后传》记载,“(端)妃实不知也,以宠故及于难。帝遂衔后,二十六年十一月乙未,宫中火,中官(太监)请救后,帝不应,后遂http://s6/mw690/001wkwvggy72eMbQUjb15&690
崩。”这段记载是说,端妃专宠于嘉靖皇帝,引起方皇后的妒忌,借“壬寅宫变”之机将端妃除掉。嘉靖皇帝当时处于昏迷中,后来知道了,对方皇后怀恨在心。因此,后来宫中失火,太监来报,嘉靖帝没让人去救,皇后被烧伤,不久就死了。“壬寅宫变”时,皇后仅将端妃处死,并没有追查曹察。后来曹察辞官回到硕放,经常思念女儿,于是建了这座“昭嗣堂”。
参观过大厅,来到后面,见门前立有两根青石柱,那是一座石坊的遗构,下面是http://s2/mw690/001wkwvggy72eMdTKnv01&690
一对古朴的石狮,两边是青石须弥座墙基。管理员说:“昭嗣堂的每一幢建筑都是朝南的,但大门却是朝北的。为了方便出入,房屋两边建有备弄。”然而,其他地方的备弄与主体建筑都是一体的,只有昭嗣堂的备弄是靠着院墙建的,与主厅之间有个小http://s10/mw690/001wkwvggy72eMgaIWdf9&690
院,院中建有半亭,宛如正房两边的小园林。
曹察为何要将昭嗣堂的大门朝北开呢?一是想念冤死的女儿;二是表达其“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耿耿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