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外四省游之三十:抚远苏联海军烈士纪念碑

抚远地处三江平原腹地,地域辽阔,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油和渔业生产基地。据2012年统计,抚远县总人口为16万,全县耕地面积70万亩,农村人均占有耕地30亩,是全国人均占有耕地最多的县。抚远的农牧业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全县共有宜农荒地120万亩,宜牧荒原160多万亩,宜林山地88万亩,有各种河流65条,大小湖泊700多个,是我国名优特鱼类生产基地,更有“东方第一县”的美喻。
8月6日上午,我们在同江游览过三江口,便驱车沿着313省道朝抚远县前进,上午9点40分进入抚远县城。进城的主干道上横跨着一座凯旋门式样的牌坊,坊额
刻有“东方第一县”五个大字。副额镶有浮雕,一边是古代赫哲族人的渔猎场景,一边是今日抚远边贸大港的繁华景象。中间两个拱门以鱼贯图案装饰门洞边框,突出抚远鱼米之乡的形象。汽车驶过牌坊进入市区,到处是新建的带有欧式风格的高楼大厦,道路宽阔,街道整洁,商业繁华,物资丰富,让人不敢相信这是我国“雄
鸡”嘴巴上的一座边陲小城。
按导航仪的指引,我们直接朝苏联海军烈士陵园驶去。汽车驶上一个山坡,见道路尽头有座四柱石坊。停下车来看,坊额刻着“西山公园”四个大字。踏着台阶向上,一座高入云天的方形石碑矗立山顶。碑尖有个红色的五角星,碑身用花岗岩
石板装饰,正面刻有“苏联海军英雄烈士纪念碑”十一个金色大字,背面刻的是中共黑龙江省委第一书记欧阳钦的题词:“用鲜血凝成的中苏两国人民友谊万古长存”。两座副碑高约十米,分列主碑两侧,四周为花岗岩石板铺地,整个陵园树木茂盛,环境整洁,气氛庄严肃穆。
纪念碑旁立有一块小石碑,上刻《苏联海军烈士陵园简介》:苏联海军烈士陵园位于抚远县城西北风光秀丽,古木葱茏的西山上,与俄罗斯隔江相望,是中俄两国人民世代友好的象征,也是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旅游景点。1945年,为了彻底打败日本法西斯,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第一枪就是在抚远打响的。同年9月,为纪念在解放抚远战斗中牺牲的27位苏联红军战士,抚远县人民政府修建了这个烈士陵园,……
瞻仰过苏联海军烈士陵园,驱车来到江边。江边码头已被洪水淹没在水中,不少市民带着小孩在江水中玩耍。看着这些人玩得兴高采烈的样子我想,太平盛世的
人不知灾害是啥滋味,更不知道农作物被洪水淹了,农民心中有多焦急。
回身走到河滨边,岸边一字排开停泊着几十只渔船,几个妇女正坐在船上聊天。看着这些黑色的渔船,让我想起了黑龙江边的赫哲人。古代赫哲人身穿鱼皮
服,头戴鱼皮帽,以捕鱼为生。现在的赫哲人是我国人数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全国赫哲族人口仅有四五千人,集中分布在黑龙江、乌苏里江下游水网地区。自从沙俄侵占我国东北大片土地后,赫哲族成了一个跨国民族。境外的赫哲人生活在俄罗斯境内的黑龙江下游地区,被称为那乃人。
渔船停泊的岸边,立有一块木牌,上面写着有船载客到黑龙江、乌苏里江,及
黑瞎子岛旅游。我想,可能是洪水来了,捕鱼困难了,具有现代商业意识的赫哲人转而兼营旅游服务,这也是赫哲人的与时俱进和边陲小镇的时代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