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苏州玉涵堂

吴一鹏故居大门很简单,临街一道石库门,门前立有一块“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玉涵堂”碑刻。走进门厅,墙上挂着《吴一鹏故居简介》吴一鹏故居是苏州城
外体量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明代民居建筑。玉涵堂始建于明嘉靖十年(1532年),已有近500年历史。故居占地4896平方米,建筑面积5468平方米。玉涵堂是典型的江南大户人家的建筑格局,房屋四进五路,有后花园。主厅玉涵堂为明代遗构,其余房屋则为清代至民国时的建筑。
《二十四史·吴一鹏传》载:吴一鹏,字南夫,长洲(今苏州)人,弘治六年(1493年)进士,迁庶吉士,授编修。户部尚书周经以谗去,上疏乞留之。正德初,进侍讲,充经筵讲官。刘瑾出诸翰林为部曹,一鹏得南京员外郎,迁礼部郎中。瑾诛,复为侍讲,进侍讲学士,历国子监祭酒,太常卿,……世宗(嘉靖帝朱厚熜)践祚,召拜礼部右侍郎,寻转左。数与尚书毛澄、汪浚力争“大礼”,浚去国,一鹏署部事,而帝趣建献帝(世宗生父)庙甚亟。……(一鹏多次上书劝谏,世宗不听)一鹏偕中官赖义、京山侯崔元迎献帝神主于安陆(出于无奈)。……其年九月,一鹏以本官入内阁专典诰敕兼掌詹事府。《武宗实录》成,进尚书,领职如故。而张璁、桂萼新用事,素衔一鹏异已,乃出为南京吏部尚书(被排挤),加太子少保。……卒赠太子太保,谥文端。子子孝,湖广参政。
玉涵堂一进为门厅,二进为轿厅。轿厅现布置为山塘人文风情馆,堂上一只玻璃罩内陈列有七里山塘模型。屏风正面挂有《白居易开筑山塘图》,画面上写有白
居易为山塘写的两首诗:
其一:
银勒牵轿马,花船载丽人。
其二:
屏风后面有一块石碑。碑名为《永禁虎丘染坊碑》,虽然碑文已漫漶不清,但
旁边有介绍说,此碑文是我国最早的地方水质保护法规,比英国1883年颁布的《水质污染控制法》早96年;比美国于1899年颁布的《河川港湾法》早162年。那是因为当时苏州民间小染坊较多,颜料废水下泄河道,造成水质污染,立此禁碑,确保河水清洁。
屏风背后另一侧立有一座铁炉子,名为“惜字炉”。炉后墙上写有四句顺口溜:
惜字当从敬字生,敬心不当惜难诚。
可知因敬方成惜,岂是寻常爱惜情。
旁边木板上写有“惜字炉”简介:惜字炉是中国古代重视文化的物证。中国古代文字是用毛笔写成的,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古代文人大都要化一生的精力学习写字,每篇文章都倾注书写者的大量心力。加上旧社会读书人少,会写字的人不多,纸张又金贵,一般人很少有写字的机会。于是,人们对写有文字的纸张怀有敬畏之心。不仅不准亵渎字纸,亦不准随意糟蹋销毁。苏州人自古以来崇尚儒教文化,对写有字的纸张非常敬重。见到字纸一定要捡起来,交到惜字局,由惜字局投入惜字炉集中焚毁。惜字局还会派人到大街小巷拾字纸。苏州最后一位探花吴荫培曾自己出钱,顾人到街上去捡字纸,然后集中焚毁。看了这段介绍,心里想,惜字炉与今天的碎纸机虽然功能相同,但意义不一样。惜字有敬畏之心,碎纸是保密需要。忽然想起小时候大人禁止小孩将字纸当手纸使用的事。那时候大人常会说:“糟蹋纸上的字,今后就不会识字。”小孩听了,便生出对字纸的敬畏之心。
玉涵堂内介绍山塘街历史文化,人文风情的资料我们没有细看,因为七里山塘街我们已经走了三次,全部跑遍了。接着就到后花园参观游览。有介绍说,后花园是苏州太湖古建公司承建改造的,由该公司著名古建专家薛福鑫先生主持设计和施工。首先看到的是一座重檐歇山顶方亭,亭额挂着一块“忆萱亭”横匾。萱草,又
名金针草、忘忧草,古人将它比作慈母,故称中国的母亲花。“忆萱亭”是吴一鹏怀念母亲之亭。据民间流传,吴一鹏母亲本为太仓豪绅的收房丫鬟,怀有身孕后被逐出家门,流落山塘,以缝补浆洗为生,含辛茹苦,将幼子抚育成人。吴一鹏发迹后事亲至孝,在后花园筑亭纪念其母亲。亭柱上挂有楹联:翠叶依庭谦养性;金英满砌乐忘忧。翠叶指萱草的外观,金花、忘忧都是萱草的别称,相传萱草性谦和,能疗愁养性,以此颂扬母亲的美德。
与“忆萱亭”隔桥相望的是一座五亭合一的“沁香亭”,远看犹如扬州瘦西湖五亭桥上之亭。吴一鹏德高望重,诗书传家,在民间有较高口碑。入祀沧浪亭五百
名贤祠。“沁香亭”挂有楹联:五瓣呈祥应透骨;千枝竞秀更传神。梅花有五片花瓣,与五顶亭形态相仿。该联以梅花的风骨:耐寒、清香、高洁,比喻吴一鹏为人正直,办事公道,关心民生。吴一鹏晚年回到山塘,捐田百亩创建崇正书院,还出资修建通贵桥,修缮山塘河。明代学者徐树丕在《识小录》中写道:“侃侃吴公,独持大体,宁被罪衍,不敢失礼”“学行醇正,操守方严,真天下伟人也”。
后花园中间位置,有座坐北朝南、单檐歇山、临水而建的厅屋。进门堂上高悬
“梅花草堂”匾额,屏风正面刻有一幅《梅花香自苦寒来》的浅刻画,此画由设计师薛福鑫先生亲自绘制。屏风两边配有楹联:草堂胜韵,优游比邓尉浮香,孤山唤鹤;清客高标,襟抱如冰心映月,铁骨凌风”,邓尉山在苏州光福乡,相传东汉太尉邓尉隐居于此而得名。邓尉山“香雪海”是我国四大赏梅胜境之一。“孤山唤鹤”,杭州西湖孤山东北坡有座“放鹤亭”,是为纪念宋代隐士林逋(和靖)而建。林逋有“梅妻鹤子”的传说。放鹤亭外遍植梅花,为西湖赏梅佳处。“冰心映月”,意思说,象冰一样透明,象玉一样洁白无瑕。司马迁《与挚伯陵书》:伏维伯陵才能绝人,高尚其志,以善厥身,冰清玉洁,不以细行。该联借景寓情,赞颂吴一鹏冰心映月,铁骨凌风的胸襟和品格。
屏风背面刻有文征明的《梅花诗》,两侧挂有楹联:事亲恭孝,硕望雄才崇北
阙;为吏清廉,馨香玉骨比南枝。“北阙”,宫殿北面的门楼,臣子等候朝见处;也是宫禁和朝廷的别称。“南枝”,指梅花。苏轼《次韵苏伯固游蜀冈送李孝博奉使岭表》诗云:愿及南枝谢,早随北雁翩。王文诰辑注引赵次公曰:南枝,梅也。田汉《赠刘西岑先生》诗:南枝如雪覆雄关,又在先生笔底看。全联赞颂吴一鹏事亲至孝,事君至忠,为吏清廉,为人正直的高贵品格。
走出玉涵堂,只觉得苏州人非常重视自己的历史文化,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引人入深,别有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