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耦园

加幽静。路面扫得很干净,岸上几棵垂柳,斜向河面飘动着柳枝;河边一排不太高的石护栏,可供游客坐下休息,也起安全作用。座北朝南的粉墙上开着几樘门,中间一樘是景点入口。
我们购票进入耦园,门厅屏风上刻着一篇《耦园简介》:耦园位于小新桥巷,占地
0.8公顷。原为清保宁太守陆锦的“涉园”。同治十三年(1872年)由安徽巡抚沈秉成购得,更名耦园,增筑扩建,始成今状。“耦”即“偶”,寓夫妇偕隐,伉俪唱和。1941年,常州实业家刘国钧购得此园后进行整修。1955年,刘国钧将耦园赠给公私合营企业振亚丝织厂为企业资产。1960年,苏州市园林管理处对耦园进行整修管理,1965年5月对外开放。……耦园,作为苏州园林的代表作品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走过门厅,里面是个院落,院中有座朝北的砖雕门墙,门额“平泉小隐”。意思这里是像“平泉庄”一样的隐居处。唐朝宰相李德裕游息的别墅叫“平泉庄”。据唐康
骈《剧谈录·李相国宅》记载:“去洛阳三十里,卉木台榭,若造仙府。”宋代张洎《贾氏谈录》有:“平泉庄台榭百余所,天下奇花异草、珍松怪石,靡不毕具。”后人常以“平泉”作为私家园林代称。砖雕墙门对面是三间硬山顶平房,原是耦园的轿厅。走进室内,梁上悬挂“偕隐双山”匾额。据曹林娣教授说,该匾意取耦园女主人严永华《双山寓庐》诗句:“偕隐双山间,一廛差可托。”“偕隐”指夫妇双双隐居
于此,与“耦园”主题相呼应。“双山”,指轿厅两侧的东花园、西花园。堂上有副篆字联:逍遥於城市而外,仿佛乎山水之间。意思说,在喧闹的城市外逍遥,好像徜徉在山水之间。
走过轿厅,后面三间高敞的大厅是“载酒堂”,那是园主人接待宾客和举行重大活动的地方。厅名借宋人“东园载酒西园醉”诗意题名,极富田园气息。堂上挂一幅《松下对奕图》,图侧有一副对联:东园载酒西园醉;南陌寻花北陌归。由王西野撰
句,瓦翁书。出句取自南宋戴复古《初夏游张园》诗句,言载酒宴游,从东园醉到西园。对句取自陆游“载酒园林,寻花巷陌”句意。此联极富休闲气氛,读来轻松愉
快。堂上还有一副柱联:左壁观图右壁观史;西涧种柳东涧种松。由清代书法名家王文治撰书。出句讲园主人为博达古今之士,嗜书好学,室内到处是书画。语出《新唐书·杨绾传》:“(绾)性沈靖,独处一室,左右图史,凝尘满席,澹如也。”对句说在东、西山涧种柳植松,意为躬耕垄亩。表明园主向往陶渊明“既耕且已种,时还读我书”的田园生活。
载酒堂后面是走马楼,前楼底层设有“耦园书场”,放着桌椅条凳,台上置两把靠
椅,一张小桌。听客席上放着点歌本,我翻了翻,一曲评弹开篇《杜十娘》50元,一曲评弹男女对唱《钗头凤》60元等等,内容很丰富。可惜演员不在场,否则,游苏州园林,听苏州评弹,倒是一大乐事。走到走马楼天井中,见连廊墙上镶有碑刻,走近
细看是唐寅行书《石田先生寻咏落花十篇》,书风豪放,笔力遒劲。
中路到走马楼已经到底了,于是朝西继续参观。西面是一座庭院,院中错落有几幢建筑。最北端是一座“凵”字形藏书楼。见楼门紧闭,便信步南行,庭院中间树木掩
映下有三间厅屋,走进室内,见梁上高悬“织帘老屋”匾额,为清代著名书法家何绍基题书。织帘,典出南朝故事。是说南齐吴兴人沈驎士家里十分贫困,他一面诵读诗书,一面编织竹帘,口手不停,还打柴汲水,并日而食。满腹经纶却终身不仕,被誉
为笃学守节的典型。“织帘老屋”后面是藏书楼,沈秉成自称“万卷图书传世富”。题额表明园主向往织帘劳动,躬耕读书的田园生活。堂上挂一幅《织帘图》,图旁有副对联:织帘高士传家法;卜筑平泉负令名。出句将沈秉成与南朝沈驎士隐居读书,不慕名利的高德联系起来,因出于同宗同姓,故以“家法”相传,旨在赞美园主的品行。对句直接称颂沈秉成修筑耦园的雅举,赞其在社会上留有美好的声誉。堂上另有一副柱联:涧道余寒历冰雪;洞口经春长薜萝。是清代名臣左宗棠撰书。意思说,涧水边的小道经历冬日冰雪后还留有寒气;山洞口春天长满薜荔和藤萝。出句取自杜甫《题张氏隐居》诗之一:“涧道余寒历冰雪,石门斜阳到林丘。”讲的是初春傍晚山丘水涧的景色;对句出自杜甫《即事》“洞口经春长薜萝”,描写幽静、冷寂的山野景色。
返出“织帘老屋”,走过一段石径,不觉又回到了出口处。当时以为耦园就这么大,回家整理资料时,才发现只游了一个西园,耦园最有特色的东园却没有去看。因第二次游苏州之后觉得还有不少景点没有看到。于是,10月22日与时云彬相约第三次游苏州,再次进入耦园游览了东园。
东园最大的特色是黄石假山,被誉为“吴中第一”。江南园林造山叠石大多是用太湖石,很少用到黄石。因黄石形状简单,棱角分明,少有圆润曲线,更无天然孔洞,故不被造园师看重。当我走进东园,眼前出现的似乎是一座真山。东园的假山几乎每块黄石都有圆润的外表,石面布满暗绿色苔藓,大大小小的石块堆筑在一起,严丝合
缝,浑然一座真山。仔细辩认,原来那些黄石取自山间的自然风化石块,经精心挑选,细心挖掘,堆叠时将风化面朝上,石缝中栽草植树,假山下面曲折一片池塘,树木倒影,游鱼戏嘻,高低错落,酷似真山。
黄石假山东侧对岸建有一座水阁,阁中有块匾额“山水间”。水阁座南朝北,面临水池,一座曲桥平架水上。在水阁中与友人对酌,有欧阳修《醉翁亭记》中“醉翁之
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的逸兴,“山水间”的名称由此而得。水阁制作精良,北面长窗落地,南面饰有杞梓木“岁寒三友”落地透雕门罩,为明代作品,是苏州稀有文物。东西山墙嵌以红木透雕漏窗,使室内外情景相融。北侧廊柱上挂有一副对联:佳耦配当年林下清风绝尘俗;名园添胜概门前流水枕轩楹。为扬州李圣和撰句并书。出句说沈秉成夫妇花前月下,优游唱和,伉俪情
深。联句中“林下清风”本指妇女飘逸风致。《世说新语·贤媛》篇称晋代王凝之妻谢道蕴“神情散朗,有林下风气”。这里借喻沈秉成、严永华夫妇的风致。对句描绘耦园优美的地理位置及空间环境。耦园三面临水,又僻处小新桥巷,是一处幽雅的隐逸之地。
“山水间”南侧有两幢建筑:“听橹楼”和“魁星阁”,一楼一阁由阁道相连,恰似一对情侣佳偶,亦与耦园的“耦”字合意。听橹楼依围墙转角而建,与外面的内城河仅一墙之隔,船舫来往,欸乃!欸乃!橹声不断。贴合陆游《发丈亭》诗中“参差邻舫一时发,卧听满江柔橹声”诗意。严永华作有“橹声频欸乃,花气自清幽”诗句。
听橹楼下朝北有间静室,摆着一张卧榻,一套圆桌、圆凳,挂着一块“便静宦”匾
额。“宦”,同“颐”,意为平和、颐养精神,“便静宦”,意思是随游至此,清静地颐养精神。听橹楼西侧是“魁星阁”。魁星,即“奎星”,古人认为它是主宰文章兴衰之神,古代读书人极为尊崇。用作阁名,期望沈家子孙在此读书,科举考试一举
夺魁。
看过魁星阁,踏着石径走到池塘东侧,石台高处一座方亭名“吾爱亭”。吾爱,语出晋陶渊明《读山海经·孟夏草木长》诗句:“众鸟欣所托,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用作亭名,表达园主超脱名利,隐退山林的志向。方亭小巧玲
珑,四周花木茂盛,黄石点缀其间,环境十分幽静。
沿着池边石径向北,树荫下有间小屋名“望月亭”。因假山之下的池塘有名“受月池”。唐李商隐《戏赠张书记》有“池光不受月,野气欲沉山”诗句。意思说,夜间池水映出的光泽,超过了月色。故在池边筑亭,是赏月佳处。
望月亭后面是一排座北朝南的二层楼,东侧楼下二间名“还砚斋”。据曹林娣教授
说,耦园有两处书房名“还砚斋”,此为东斋,西为小斋,原有俞樾篆书题匾,并有款识:“东甫先生(名炳震)为吾郡老辈,生平致力于经学、史学、小学,实为乾嘉学派导其先河,莫年所用一砚,久已失之,今为其元孙仲而访所得,因以名斋。”后壁挂有一幅《松荫读易图》,画的是一位长者在松下依石而坐,认真研读《易经》。旁边有副对联:闲中觅伴书为上,身外无求睡最安。为石庵居士刘墉撰书。上联跋:
“刘石庵相国一生忠正,为国为民,两袖清风,故谥之曰‘文清’。其书法之妙,盖由颜鲁公、苏文忠公两家所来也,当与翁谭学士齐名,国朝书家以翁、刘、梁、王为四大家,信无虚语耳!叔末张廷济题。”下联跋:“刘文清公书从苏髯翁遗意而来,兼及颜平原,而笔端变化不愧为四大家中第二也。此联益见精妙,得为鉴赏者争宝之。丙辰暮春三月既望后三日。翠山房归安吴云跋。”全联表达园主人超凡脱俗的隐逸生活。
走过还砚斋,西面是三间二层楼阁。走进底层大厅,堂上挂着“城曲草堂”匾额,由清代书法大家梁同书题书。梁同书的书法与刘墉、翁方纲、王文治合称“清四
家”。城曲草堂是东园的主体建筑,为重檐歇山楼厅,楼下正中三间是旧日园主宴饮宾客之处。城曲草堂,意为城角边的清贫之屋。题额取自唐代诗人李贺《石城晓》中“女牛渡天河,柳烟满城曲”诗意,园主以神话中的牛郎织女自比,男耕女织,相濡度日。堂上挂有一副对联:卧石听涛,满衫松色;开门看雨,一片蕉声。出句说,卧在山石上静听水波之声,衣衫上洒满松树的光影;对句说,开门看雨,听到蕉叶上“嘀答,嘀答”的雨声,清脆悦耳。全联描述隐居生活的散淡与自在。
“城曲草堂”与“还砚斋”之间有间小屋,名“安乐国”。据曹林娣教授说,题额取意于宋代理学家邵雍所居的“安乐窝”。邵雍题有《安乐窝铭》:“安莫安于王政平,乐莫乐于年谷登。王政不平年不登,窝中何由得康宁。”元代关汉卿《四块玉·闲适》词云:“意马拴,心猿锁,跳出红尘恶风波,槐阴午梦谁惊破?离了名利场,钻进安乐窝,闲快活。南亩耕,东山卧,世态人情经历多。闲将往事思量过:贤的是他,愚的是我,争什么?”表示园主淡薄名利,隐退山林之志。
“城曲草堂”西侧有幢小楼名“储香馆”。该馆前临庭院,院中遍植丛桂,每至中秋桂花飘香,满室芬芳,故名。馆后有天井,植有山茶、南天竺,环境十分优雅。储
香馆原为沈家子孙读书处,在桂香之中读书,隐含勉励子孙勤奋学业,争取蟾宫折桂。
储香馆前有幢船形建筑,名“藤花舫”。因苏州是座水城,大凡园林均建有旱船。藤花舫其实是座面东而立的小轩,全部建在陆地,屋呈舫形,故名。藤花舫南面植有紫藤,花木扶疏,藤萝蔓挂,并可见假山秀峰。坐在室内外望,有舫行于山溪之感。
室内挂有一幅《紫藤金鱼图》题款:紫藤飘香俭偶来。
走出“藤花舫”,沿连廊南行,绿竹掩映下是沈氏书房。进门见堂上挂着“无俗韵轩”匾额,由百岁老人苏局仙手书。题额取自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之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诗句。意思说,从小是没有适应世俗的气韵风度。园主沈秉
成去官归里,寄情山水,有一种“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轻松感。轩内原挂有清代书法名家何绍基书写的对联:“园林到日酒初熟;庭户开时月正圆。”现为启功先生补书。据曹林娣教授说,此联是何绍基集南唐诗人伍乔《庐山书堂送祝秀才还乡》诗句。意思说,酒熟月圆之时,在此饮酒赏月,凭栏水平如镜,池周花木,天空云月,尽收池中。清风徐来,微波涟漪,是何等的舒心惬意!堂上现置一条几,一靠椅。条几上放有笔架、砚台、纸簿等书写工具,有雅兴者可即兴挥毫,实在是园林管理者之雅意。
“无俗韵轩”东面有座半亭,亭内墙上嵌有砖雕匾联,匾额“枕波双隐”,对联:耦园住佳耦;城曲筑诗城。相传此联为女主人严永华撰书。严永华(1836—1890)沈
秉成继室,字少蓝,号不书生,出生桐乡,工诗、书、画闺房三绝,为晚清一代才女。著有《纫兰室诗钞》、《鲽砚庐诗钞》、《鲽砚庐联吟集》。联语说,耦园住着一对隐逸归田,情真意笃的好夫妻,使城边开出一方吟诗论文的净土。耦园负郭临流,闹中取静,是退隐佳处。沈秉成有“不隐山林隐朝市,草堂开傍阖闾城”诗句。严永华则有“小歇才辞貢歇浦,得官不到锦官城。旧家亭馆花先发,清梦池塘草自生”诗句。沈氏夫妇在耦园偕隐8年,诗歌唱和,伉俪情深。成为清代苏州城中一风韵雅事。
虽然常州实业家刘国钧在耦园住了14年之久,而且是在他手上捐赠给地方政府的,然而游遍耦园,几乎没有见到刘国钧留下的痕迹,耦园的亭台楼阁,字画匾联均与沈秉成夫妇有关。究其中缘由,可能刘国钧是一位实业家,重在耦园的使用;而沈秉成夫妇博古通今,懂诗能文,从官场退职闲居于此,有感于人情世事,故多有情思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