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义河洛汇流

标签:
杂谈 |
巩义县东北。以“纳洛”为核心的河洛地区,向来被认为是华夏文明的发祥之地。《竹书纪年》、《尚书》等典籍中记载的“河出图,洛出书”以及伏羲画八卦等人文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河洛汇流”也是古代儒家关于《周易》和《洪范》两书的来源和传说。《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传说伏羲时有龙马从黄河出现,背负“河图”;有神龟从洛水出现,背负“洛书”。伏羲根据这种“图”、“书”画成八卦,就是后来的《周易》。也有人说,大禹治水时,上帝赐予他《洪范九畴》。这一传说到了宋代又有变化。南宋朱熹《周易本义》首列“河图”“洛书”,“以九为河图,十为洛书。”《礼纬•含文嘉》载:“伏羲德合上下,天应以鸟兽文章,地应以河图洛书,伏羲则而象之,乃做八卦。”近代又有人说:“洛水流入黄河,清浊异流,嗷焉殊列,两水暴涨在洛纳相撞击,形成巨大漩涡,清浊回漩,黑白分明。此为太极图原始构想。”我宁肯相信近代人的解释。
也无人管理。倒是有二个推着小车在路边卖食品饮料的妇女,见有小车停下来,便过来收5元钱作看车费。我们爽快地给了钱,落得安全些。我们的车辆只能停在进口处。还有约200米堤坝则要步行进去。我们走在堤坝上,两边是行道树,右侧是
洛水,左侧是黄河,洛水河里有一只小船在河中放网捕鱼,浩渺河水,单人独舟,显得分外孤寂。
洪水冲成漩涡的样子。我们看到堤坝朝黄河一侧,用黄石建了不少水利工程。看介绍,这叫“
泄时,往往会将河堤冲毁。水利部门便在岸边用石料修筑成顺水锯齿状的水利工程。修了这样的工程,洪水下泄时,就会自动将洪水洄转到黄河中间,不会冲毁堤防。看了这项工程,使我们更加相信,河洛汇流其实是一处自然景观。古人把它传
说为神奇的“河图”、“洛书”,并赋予其神秘色彩,实在是古时候科学不发达所造成的。不过我倒认为,古时候“河图”、“洛书”的神秘传说,就是旅游景点的引人入胜之处。可惜当地旅游部门没有很好加以利用,让这样一处有着深厚历史文
化底蕴的景点处于自然状态。我一边游一边想,要是能在“河洛汇流”的堤坝上立块岩石,请书法家写几个字,给游客照照相,该有多好呢!如果再写点文字说明,刻点古人题字、题诗,增加景点的人文内涵,既增加了传统教育,又能吸引各地游客,这种名利双收的事有关领导为何不想、不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