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脚下的白鹿洞书院

标签:
游记江西历史文化古代书院 |
沿昌九公路南行不到10公里,右侧有一条很窄的公路折向山里,开进去大约2公里,就是白鹿洞书院停车场。这是一处四面环丘的河谷小盆地,附近没有村落,书院周围翠竹掩映,古树擎天,显得十分幽静。书院前一条溪流横贯东西,下过雨之后,溪水淙淙,如弹琴鼓瑟,很有诗意。
建筑为紫阳书院(紫阳,朱熹号也)。紫阳书院的主要建筑有丹桂亭、朱子祠、先贤祠。丹桂亭建在院中,亭中立“紫阳手植丹桂”碑。朱子祠,始建于明正统三年
(1438年),是专祀朱熹之祠。祠内立朱子自画石刻像,左立张象文《文公朱子专祠碑记》,右立《白鹿洞书院学规》,上悬康熙所书“学达性天“匾额。步入祠内
大有“南渡儒林传,先生第一人”之慨。朱子祠西侧是先贤祠。初为李渤祠,后入周敦颐、朱熹成三贤祠。后来又增加程颐、程颢、张横渠、陈了翁、陶渊明、刘西涧父子等历代大儒,则易名为先贤祠。中间一幢建筑是白鹿洞书院的主体部分。其
主要建筑有:御书阁、明伦堂、白鹿洞、思贤台等。御书阁,始建于淳熙八年(1181年),原名圣旨楼。现阁为珍藏康熙御赐《十三经疏注》《廿一史》《古文渊鉴》《朱子全书》而建。阁外柱联为“泉清堪洗砚,山秀可藏书”,与书院的整体环境非常贴切。明伦堂,四开间,前有廊道,是书院授课的地方。外廊柱联是
“泉峰交映,仁智独得之天;鹿豕与游,物我两忘之地”。白鹿洞,开始有名无洞。明嘉靖九年(1530年)南康知府王溱祭山开洞,洞为花岗岩砌筑,宽4米,深6米。现洞外饲养白鹿一只,吸引游客拍照。思贤台筑于明嘉靖九年,台上四周有石
板围栏,栏上镶有历代名人石刻,题刻的内容有“理学渊源”、“思贤台”、“仰止处”、“空中楼阁,静里乾坤”等,走到台前很有睹物思贤的感觉。白鹿书院东侧为“延宾馆”。是一幢二层建筑的小楼,是书院接待宾客之处,楼前立朱熹石雕像。书院前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名“贯道溪”。溪上架一座古桥,叫枕流桥,刻有朱熹写题写的“枕流”二字。贯道溪的崖石上刻有“鹿眠处”、“隐处”、“钓台”、“漱石”、“流杯池”等列代名人题刻。崖刻营造出来的文化氛围,增添了这里“泉声松韵点点文心,白石寒云头头是道”的书院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