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幼儿园小学化

标签:
育儿学科英语教育英语改革高考改革 |
分类: 对话瑞思高层 |
近日,北京市教委批评了部分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及“抢跑”现象,教委倡导幼儿园教育应该让孩子在活动和游戏中感知规则、认识世界、培育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与瑞思的教育理念是否一致?
专家Sally:
我们经常说,人生就像是一段旅程。如果把知识的积累看成是一种包袱,想象一下,如果从人生初期就背负着这些包袱前行,那有怎么能快乐幸福地走完人生旅程呢?
所以,有时候看到幼儿园小朋友早早已经“背”会了20之内的加减法,却不懂其中的含义;小朋友手还不会系纽扣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去学钢琴的技法,我们是很担心的。其实这些可能会短暂满足一下家长的盼子成龙的心态,但是岂不知这些却损害了孩子在这个阶段最应该发展、最应该具备的一些能力,而这些能力却能对孩子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比如说优秀的品质、人格,以他们对事情的感知,而不是对事物的记忆。
在瑞思的幼儿园课程当中,我们一贯在强调“experience”,让孩子去体验。我们一直在强调一个重要的词,就是让孩子去“试误”,即去尝试错误。在这个阶段是希望孩子在“玩”中“学”。
举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我们有未来领导力培养的目标。其中一项是教会孩子们“团队合作”。而这个阶段,如何让孩子学会团队合作呢?首先要让孩子去做分享。例如,我们每个桌子只有一盒蜡笔。我们会通过提问,让孩子自己去观察,来学会怎样能更好的分享。怎样不通过争吵或者哭闹的方式来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
报道还指出,“幼儿园小学化”具体包括幼儿园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室布置、评价方式和生活方式等全面小学化。例如有的幼儿园用课堂教学取代幼儿的游戏,把桌椅占满活动室。小课桌像小学一样摆放,导致幼儿没有活动空间。那么瑞思的课堂,不论是教学的内容,还是教室布置,在这方面又是怎样的呢?
专家Sally:
首先,瑞思的幼儿园是有区角的。“区角”是我们最常用的一种活动形式,它遵循了咱们的多元智能理论,让孩子在不同的区角里面得到成长。例如,有的孩子喜欢用捏橡皮泥手工的方式来学习英语,那么会在这个区角有橡皮泥;有的小朋友喜欢用画画的形式,那么我们的这个区角会有画画。我们更多是让孩子来做自主操作,老师在一旁做引导,让孩子自己完成自己的小作品。在这个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让孩子习得相关的知识,例如字母S的形状。
此外,我们对孩子的评价方式也不是说谁把S写对了就得100分。而是采用Portfolio的方式,作品集的形式,把孩子刚开始进瑞思的作品,一直到之后的每一周,把他(她)的作品集成册,让孩子看到自身的成长,让家长看到孩子的变化。
而在课程内容方面,瑞思一直沿用美国幼儿园一致的“主题式”、“游戏式”的课程体系。所以我们的课程内容、评价方式、组织形式其实都是符合这个阶段孩子的认知学习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