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什么才是未来的“国际化人才”?

(2012-05-09 15:32:04)
标签:

国际化人才

教育目标

美国教育界

学科英语

教育

分类: 我眼中的美国小学

    为期2个月的“瑞思杯”项目应用大赛结束了。感慨颇多。看着一个个优秀的孩子用英语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协作团队,完成项目,那种欣喜和骄傲是溢于言表的。外籍专家也感叹:即便是英语为母语的孩子,在这个年龄,能否达到这种程度,也打个问号?可以想象这些孩子未来站在国际化的舞台上,自信地与来自世界的优秀人才一较高下的场面。为人师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也想多说两句。

     20年前,大学毕业就意味着有了“金饭碗”;10年前,名牌大学的毕业生还是“抢手货”,为什么今天的“高考状元”,缘于英文基础差被港大拒绝?为什么大学生“被就业”现象后,仍存在庞大的失业数据?因为世界的大门从未像今天这样开放,人才的竞争渐渐消除了国籍的限制……­

     与国际接轨,赢在国际起跑线,究竟该如何储备孩子的未来竞争力呢?《华尔街日报》将雇主对商学院毕业生的素质期望进行了统计排列,结果是:沟通与人际关系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个人道德品性依次位居前3位,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以往事业成就分列第4、第5位。由此可见,世界各大知名企业选拔人才的标准几乎一样,但各国人才培养的目标却不尽相同,文化和教育也存在巨大差异,这些直接导致了个体竞争力的差异。

     在中国,孩子从幼儿园就开始接触奥数,训练计算的熟练度和技巧。“素质教育”推行,孩子们又开始学唱歌、跳舞、绘画,也只是为了考级而比拼。

     而在美国,孩子们参加各种活动都需要自己策划,自己搜集资料,自己制作,并演讲展示;孩子们参加体育项目不是为了成为“特长生”,而是为了融入团队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哪一种人更适应未来世界的竞争?

    哪一种人能更快乐、洒脱地生活?

    有远见卓识的父母们都能预测答案,都清楚今天的选择将决定孩子未来的人生高度和广度。

    事实上我们无法改变大环境,但相信作为家长我们可以在传统教育之外,给孩子一片五彩的“乐土”,给他以施展个性、发掘天赋的机会,让他的奇思妙想开花,让他的激情创意结果,让他享受轻松地学习,快乐地成长。

    每个孩子都值得去尊重、去鼓励和去表扬,他们的个性、气质不同,但是他们都会有饱满的学习兴趣,被老师称为不同领域的天才:有演讲能力的天才,有动手能力的天才,有组织能力的天才……在走出了知识分数的小天地,他们的才能会被源源不断发掘出来,并获得纯英文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在国际化人才的教育培养标准下,让孩子掌握与国际接轨的语言技能、专业知识、文化素养、学习能力、生活能力、责任感、对自我内心和生活的理解,在未来能够从容地应对未来国际职场的竞争,是我们,相信也是广大中国家长和所有教育同行共同努力的方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