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躲了初一,躲不了十五!

(2009-02-26 23:16:36)
标签:

就业

考研

研究生

扩招

水库

教育

分类: 教育

我们目前的大学,在多年的建设发展下,已经成了美丽的大水库,虽然互不流通,与自然隔绝,可是蓄水量大,既解决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问题,还可以人为调控水库的储量。早些年,水库的水少,是稀缺资源,想进水库得通过高考,得玩命,想用水的单位也得求人。

如今,库里的水多了,泄洪时流量过大,可能会出点问题。于是有关部门又想出新招,决定扩招专业学位研究生,这相当于要在水库大坝上再垒一层沙包,免得当下犯了洪。不能说这不是一个应急的招数,可惜这个沙包解决的问题不大,相比于众多的毕业生来讲,有点杯水车薪。

已经有人又出主意,明年应更大规模地招收研究生,相当于用钢筋混凝土把这个水库大坝加得更高,以便延缓更多的毕业生就业。

这也让我想起了一则寓言:

有兄弟两人到树林里游玩,突然发现一只大黑熊。两兄弟一时惊慌失措,但其中一人马上冷静下来,迅速地换上跑鞋。另一人看着他忙碌,不解地问:“你换鞋有什么用呢?难道我们还能跑过狗熊?”换跑鞋的兄弟说:“我不是要跑过熊,我只要跑过你就行。”

大规模地扩招研究生,就相当于为有些本科生换上了跑鞋,对某些大学生个体而言,当然有好处,就是可以把同学丢给“熊”。

树林里的弟兄俩对父母来说都是儿子,大规模扩招研究生相当于父母给跑的快的儿子颁奖,颁个当前在就业市场还有用的硕士文凭,可是跑在后面的儿子怎么办,难道这个儿子不是亲生的?

由于在一段时间内,就业总量是相对稳定的,失业人数也是稳定的,无非是看谁失业。换了鞋的毕业生只是比没换鞋的毕业生容易就业,但并不改变一定时期内失业量的现实。

当前人才市场上的两大关键问题,一是用人量下降,更重要的是高校培养的人才用不上,所以改革的核心是改变培养模式与教学内容,培养出适销对路的教育产品,从而促进企业增大用人量。

值得借鉴的是中国足协,它始终把豪赌世界杯和奥运会作为目标,实际上赋予了足球不该有的东西,结果次次赌不上,败得一塌糊涂。足球发展要回到足球的本质,也就是要让它成为一种娱乐,让看的人能从中享受到乐趣,并因此掏腰包,从而让从业的人员有收入,有前途,也因此推动足球产业的发展。

高等教育也是同样的道理,要让教育回到教育的本质,把大学从水库变成人们身边的河流、湖泊与湿地(详见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102b960100cd1g.html),并且关注学校能不能教有用的东西。而我们现在的大学,教的课程与有用的目标还差得特别远。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解决当下的就业问题,又放低门槛扩招专业硕士研究生,甚至报考MBA不用有工作经历。如此吃“教育”的豆腐,“教育”将来给社会的是回报?还是报应?

当前,中央政府扩大内需,刺激经济,想方设法控制住“熊”的做法是个正路子。有关部门在控制“熊”方面一时半会帮不上忙,但心里着急,想为遇到“熊”的儿子们出点力气,比如想起了让某个儿子躲起来的主意,可是躲了初一,能不能躲到十五?

应急的招数从来都不是什么好法子。实在要应急,那也不仅要为跑得快的人创造条件,更要为跑得慢的人找路子,比如,可以发一些教育券,让毕业生们上北大青鸟,甚至蓝翔技校,学些有用的技能。

那么,研究生扩招究竟能不能行得通?对于有关部门来讲,帮着想跑出“熊”口的毕业生换了鞋,尽了应尽的责任;至于已经建设了漂亮校园而经费紧张的高校,招收专业硕士可以名正言顺的收取高学费,如饮甘露,肯定是个好事情;而那些因此项政策受益的应届生,通过自我奋斗,成功地把自己躲起来,把同学丢给了“熊”,当然可喜可贺;即就是将要喂“熊”的考研落榜生,也没什么坏处,一是重温了当年高考的拼搏精神,二是为考研补习班贡献了GDP,履行了自己的社会责任。

多好的共赢,我看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