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袁岳

标签:
袁岳新东方西安东方卫视教育教学 |
分类: 教育 |
受零点公司的邀请,昨天,我在西安高新水晶岛酒店参加了零点公司与西安市委宣传部联合举办的“西安城市形象策略论证会”,并且又一次见到了著名学者、东方卫视主持人、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袁岳先生。我们上一次见面是在去年新东方举办的高等教育论坛上,袁岳和我分别在会上做了演讲。
顺便介绍一下,那次新东方教育集团举办的教育论坛是我近年来参加过的最棒的一次教育论坛,演讲嘉宾阵容强大,厉以宁、江南春、陈丹青、杨东平、袁岳、程星、张鸣等数十位教授、知名学者云集,俞敏洪、徐小平当然担当主角,分别作为主持人和东道主致辞演讲。
新东方教学的一大法宝是以学生、听众为导向,注重讲堂的效果与气氛,所以,这次论坛的演讲嘉宾是经过认真的挑选,不仅学识过人,而且大多是很擅长演讲,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论坛还邀请了国内知名大学的教育学教授以集体座谈的形式,与听众沟通交流。会下,我问论坛的操办人,新东方集团总裁助理张亚哲,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亚哲告诉我,一是知名度的原因,另外也是担心专家们演讲的内容过于专业,听众不太感兴趣。
事实上,专家座谈这个环节的效果确实不够热烈,教授们很难调动起会场的气氛,显然这几位专家不是很擅长在很短的时间内,表达自己的观点,吸引听众的注意。
袁岳在他的博文《请专家领导正常说话》中,这样写道,“很多时候我们说话也就是一个小小的技巧。如果你被应邀做一个3-5分的开幕致辞,其实你根本没必要大张旗鼓地讲话,也没必要四平八稳地读稿,因为那本来就只够你讲个相关的笑话,做一个有点深度的比喻,或者来一点独特的东拉西扯;如果你被邀请做一个15分的发言,记住也不要摆出架式滔滔不绝,因为其实那一般正好够你在一个有点意思的开场白之后发表一个新颖的观点,并提示一些你的论据……”
言归正传,“城市形象策略论证会”实际上是零点公司受西安市委宣传部的委托做的一个西安城市形象的调研与方案征求建议会。
会议有以下几个特点(我在每个特点后面附有短评):
一是,邀请社会各个层面人士,而非仅是所谓的专家。像我所在的第三组,有大学生、媒体高管,政府官员,公立大学党委宣传部、企业、媒体从业者等。
评:袁岳是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MPA,会议午餐间,他告诉我,以往这种论证会均请的是专家,而在公共政策论证层面,专家并不比一个普通市民更有发言权,专家事实上都有自己的利益立场的。如果要请专家参与,更多应是在论证程序等技术方面。
二是,论证会分为六个组,圆桌围坐,以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并与其它组竞争。这在现代培训、教学业务中比较常见,但在项目论证会中,采用这种方式,我还是第一次见到。
评:圆桌围坐,每组参与者不超过十人,能让大家更多参与,发表观点。而且教学过程既是师生之间,也是同学之间相互交流与学习的过程。当然,分小组也有利于培养团队精神。
三是,由零点公司的五位同志分专题讲解调研和方案的内容,然后请大家自由发言,或者以小组为单位研讨后,选派代表发言,并对发言者给予及时鼓励和奖励。
评:演讲者的转换会带来新鲜感,如果一个人上课时候,也应注意变换教学方式,否则会使听众疲倦。讲解与讨论分段进行,这种节奏一般应在30分钟以内变换一次。我在上篇博文中,提出要对学习者予以即时激励与回报,这种激励会让当事者非常受用,并因此喜欢他所参与的这些学习内容,但教师的这种激励要有切实的理由并且态度真诚,不可滥用。
四是,给每个人发形式多样的便签纸,写出自己对论证会的五个议题的观点与看法,并贴在会议室的墙上。袁岳讲解方案期间,工作人员按五个议题的意见集中度分别列出约6种主要建议。最后,请全体参会人员举手选出最认可的两种建议。
评:许多人在研讨中没有发言,写纸条给了每个人表达观点的机会,举手表决的方式非常简单,但却使得每人都会参与思考,做出选择,并感觉到自己被尊重。像这样的开放式讨论,举手表决的方式也有利于聚焦大家的意见。
整场论证会从早到晚,八个多小时无人退场,组织者收获了各阶层的意见,参会者的收获一定各有不同,西北大学新闻学院大二学生樊容认识到自己所学的课程偏文学写作类,现代社会科学的内容很不足,而我本人通过这次会议了解了组织形象调研与决策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当然重要的是,又一次印证了我的教学观。
会后,市委宣传部的领导招待袁岳,袁岳邀我作陪。我们又闲聊了一路,袁岳的知识面之丰富让我这个自以为杂家的人,自愧弗如。并且难得的是他上得厅堂,下得厨房。他经常被邀请去美国布鲁金斯基金会、美中委员会、哈佛大学进行演讲交流。这种地方能常去演讲的国内人士,我估计目前我们国家不会超过十位。
下的厨房,不仅是说他是个美食家,做得一手好菜,而是说他还是一个创业者,与三教九流、各行各业打交道,同样也是如鱼得水,并不见书生气。当然,他还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并在自己的领域成为国内行业的领先者。
晚宴间,与几位宣传部年轻的处长相互敬酒,我不由发了感慨:以前见了处长们,大多都是老哥,不觉间他们一看就是小老弟了。袁岳对我做了纠正,要称呼“兄”,台湾的朋友一般不论年长年少,逢人均尊称为兄。我顺便问了袁岳的年龄,比我小两岁。
袁岳兄,这般年纪,如此学识与成就,如此繁忙与洒脱,建波这厢佩服了!
我们俩身后的墙上贴的就是大家的建议便签
围桌而坐,举手表决
袁岳与我在茶歇时交谈
袁岳邀请小组代表上台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