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广电总局的构想,2015年将实现模拟电视向数字收费电视的转换,到那个时候,免费看电视的日子将成为历史,从现在开始的7年间会是数字付费电视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那这是不是意味着一收费电视就坐等收钱呢?答案是否定的,甚至有人已经根据国外经验推算出,一个付费频道要实现盈利必须等够7年。7年时间,沧海桑田,有多少老的频道会死去,又有多少新的频道会诞生。
分析一下付费电视的处境便能明白:为什么付费电视盈利之路看似容易实则难?
频道不再是稀缺资源,稀缺的是观众的注意力。
长久以来,电视频道官办官营,体制造成了它是稀缺资源,不过别忘了,这些频道都是公共的免费频道,而在付费频道时代,申办、开播一个频道要容易得多,如今,广电总局已经批了130多个付费频道,光中央电视台名下的中数传媒就有40多个付费频道,以后还将有更多的频道获批。
在频道不断上星的时代,新的频道忽如一夜春风来地增加,光中央电视台就有十几套节目,再加上省台,地市台,一台电视机能收到的频道至少在40个左右,然而不少人都有的经历则是,拿着遥控器从头摁到尾根本找不到一个想看的节目,时间就是在不断换台的过程中被消磨掉。
在免费模拟电视向付费数字过渡中,公共频道依然会部分保留——即使是采用所谓整体平移的方式,把公共频道打包进机顶盒,也依然会有免费频道,至少从宣传的角度来看,代表政党声音的一些频道和节目始终会免费。这些免费频道加上付费频道,频道更多了,观众可看的节目未见增多,现在各个台一窝蜂地播某部电视剧,或者节目雷同,缺乏创意的情况同样可能会出现在付费电视时代。
完全有理由相信,现在开办付费频道是一场新的跑马圈地运动,这多少类似2000年前后的中国互联网世界。
开办频道的成本降低——主要表现为频道的获批相对容易;节目的品质暂时要求不高——公共频道的免费节目往往能刺激付费节目的自信心;盈利的压力暂时不大——一般来说,付费频道往往能有固定的资金注入,“烧钱”也成为大家心照不宣的事实。目前只有极少数的几个付费频道开始挣钱,大量的付费频道都还处在免费试用期。
与互联网的发展相类似,付费频道的未来也是“剩者为王”,谁熬到最后,谁就是赢家。
专业化是付费频道生存之道。
凭什么让观众花钱收看你的节目?要知道电视免费已经成了天经地义的事情了,观众宁可出卖自己的时间,让公共频道播放商业广告,也不愿意轻易为一档节目花钱,除非在付费频道里看到了他们平时看不到的节目。
付费频道与公共频道有完全不同的盈利模式,对于付费频道来说,一般情况下不能插播硬性广告,因此在公共频道中通行的提高收视率来影响广告投放,最终通过广告收益来盈利的模式完全不可行。
既然收视率在付费频道这里没有太大的意义,那么去影响自己该影响的人,让他们愿意花钱看节目就成为必需。什么样的人是自己该影响的人呢?那就得看频道自身的定位,定位越准确,节目的投放就越精准,而这是实现收费的基础。比如育儿类节目对于一个单身男士就没有太大意义,所以花钱订购《亲亲宝贝》的人一般不会去订购《高尔夫网球》。
试图办一个综合的付费频道是没有前途的,同样,要办一个针对某个区域性的付费频道也是不现实的,这里面就涉及到国家对付费频道的管理方式。
目前广电总局批准了五家频道集成商:中数传媒、上海文广、华诚、中广影视传输网络有限公司和鼎视传媒,所有付费频道都绕不开这五家具有国有资本背景的频道集成商,除上海文广外,其他四家都在北京,所以某个省市的付费频道也必须实行五选一的加入,而在对于五家频道集成商来说,他们自然愿意实现最大区域的投放,而不愿意集成那种只适合在某个省市播出的频道。
产业化是付费频道盈利的必然途径。
在公共频道时代,很多人都抱怨编导费尽气力做完的节目播出就完事,没有实现充分开发,这种以播出为终极目标的做法在付费频道将彻底完结。
公共频道的节目制作是以播出为导向,电视台通过出让一定的频道资源获得广告收入,资金流向基本是广告收入中的一部分成为电视台下拨的节目经费,每期节目相当于一个项目,而编导即一期节目的项目负责人,支配每期节目的经费,除去制作成本外,盈余部分是编导稿酬的形式体现,节目的顺利播出意味编导成功获得一期节目的经费,而对节目成片没有过多的处置权,换言之,编导不具备对这期节目的版权,他能获得的只是署名权而已,电视台用节目经费获得了每期节目的版权。
如此的经营模式使得大多数节目都是易碎的,很难积累下具有独立版权的人物形象和卡通形象,无法实现进一步的开发和利用。
付费频道则不同,频道内容提供商具有对节目的完全版权,开发和利用成为可能,再加上专业化,使付费频道可以形成以电视播出为龙头,打造某一具体领域的产业链,实现长期的盈利,这是付费频道最有意义的地方。
一旦产业链完成,节目收费就退居其次,事实上,靠卖节目挣钱本身就是不现实的行为。根据广电总局规定,电视网络提供商(如歌华有线)、内容提供商和频道集成商之间按照5:4:1来分成,目前很多频道一个月的收费不超过20元,因此分到内容提供商手里的钱不会超过10元,如果完全靠收视费盈利,那么所有的压力都集中在扩大用户数量上,目前已有的3.8亿电视观众将会被数以百计的付费频道瓜分,不知道每个频道分得的观众能有多少,何况培养他们付费收视习惯还需要一个过程。
综上分析,付费电视是个大趋势,它有着比公共频道更加丰富的收益模式,但这些都是愿景式的想像,到底办什么样的频道,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才能扩大用户,都是需要内容提供商慎重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