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的标题特别像绕口令,也像句读练习的题目,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断句表达不同的意思。这本书获得了2005年奥地利少年儿童图书奖。
http://photo4.yupoo.com/20070106/215318_404554195.jpg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6年5月第1版)
书的作者叫玛亚蕾娜·棱贝克,是德国人,《童话是童话是童话》也充满着德国式的哲学思考。一个童话作家突然停止了写作,他有一本没有完成的童话,主要人物是一位国王、一位王后和一位公主,他们的行为完全由作家的一支笔来决定,作家的罢工让国王一家手足无措。
故事由此展开了两条线索,一条是国王一家离开童话城堡寻找作家,另一条线索则是关于童话作家的,他经历了痛苦和彷徨后,还是决定继续写作,最终,作家还是完成了一篇新的童话,不过他也说出了这样一句话:“没有人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事情,作家本人也没有做出最终的决定。这些都要由生活在这个童话里的人自己去体验”。
《童话是童话是童话》,从表达方式上来说是童话的,作者很有想象力地虚拟了人物和背景,在人物塑造上也是典型的童话式,人物性格单一,自负的国王,充满幻想的公主,有点小聪明的王后,热心的小男孩……但作者想要说的并不仅仅是一个童话故事,她真正想表达的是童话的创作观念。
书中很直白地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总会有青蛙变王子?为什么童话人物都没有自己的名字?为什么童话里的人物最后都过上幸福的生活?这是困扰读者的问题,也是困扰童话作者的问题,书中的童话作家不愿意工作也正是因为没有想清楚这些,而作家最后说的那段话也正是《童话是童话是童话》的作者想告诉大家的,她主张的童话创作方法。
任何一种文学样式在诞生之初的创作都是自发的,所以那个时候并没有多少束缚,随着它日益走向成熟,便有越来越多的规范,而这些规范会渐渐约束创作。童话是需要想象力的,而很多时候,天马行空的想象又会受到固有创作方法的掣肘,玛亚蕾娜·棱贝克正是用一篇童话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如果单给孩子讲述这么一个故事,似乎不太合适,《童话是童话是童话》很适合拍成一个动画片,这样能把它最可爱的一面形象地展示给孩子。
《童话是童话是童话》的插图很有意思,出自一名名叫苏彼勒·海恩的姑娘之手,她为很多儿童书籍画过插图,图的风格有点笨笨的,像先用铅笔描出初稿,再上水彩的画,而这样的画,我们在小学美术课上画过很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