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已经非常善待国产动画了。从政策上不止一次地向国产动画倾斜:2004年,曾经发文规定,凡是有制作电视节目资格的单位都能制作动画片,黄金时间播出的国产动画片必须占到60%,两年后,政策有了新的变化,这回则是要求非国产动画片要退出黄金时间。除此以外,每年都有的动画交易会,国家不断推出的“精品工程”、“走出去工程”等等,甚至在中国动画学会的官方网站“中国动画网”上面还专门开了一个窗口,用于收集大家的建议,“便于定期整理成册上报广电总局”,耐心、殷切、无奈的情绪弥漫在管理者周围。
2006年,中国动画80岁了,研究动画史的人把1926年当作中国动画的诞生年,这是因为那一年,万氏兄弟拍出了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它由真人加动画而成。62年后的1988年,好莱坞也用这种形式拍出了《谁陷害了兔子罗杰》,再后来是乔丹参演的《空中大灌篮》,在国产动画诞生之初,它的想象力着实让人折服。
目前,国产动画片的两个出口:一是电视台,主要是一些少儿频道;一是院线,近些年,国产动画电影只有上影厂出品的《西岳奇童》,因此研究国产动画,主要也是看电视台在播什么片子。以央视少儿频道为例,主要有:《动画城》、《动漫世界》、《中国动画(精品版)》几个栏目,其中《动漫世界》可以播一些国外的动漫,《中国动画(精品版)》全部播放国产动画,而《动画城》则灵活一些,除了播一些动画片外,还能涉及一些动画制作,或者其他活动,甚至弄一些基于动画片的魔幻情景剧,其栏目化操作的痕迹更浓。另外少儿频道2006年3月又新开了一个名为《动画乐翻天》的栏目。
播出的栏目不少,但如果来看看播出的内容,我们就会发现,播来播去的还是那几个动画片:《围棋少年》、《大耳朵图图》、《哪吒传奇》、《魔豆传奇》、《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天上掉下个猪八戒》、《可可可心一家人》、《天降小子》、《西游记》、《蓝猫淘气300问》(数据来自央视国际“我喜欢的国产动画片调查”,以上列举的是前十名的片子),近期央视新播出的还有《三毛流浪记》、《小鲤鱼历险记》和《马兰花》。同类题材,同类故事,演给几代人看,难道80岁的国产动画真的老了吗?据说人一老就爱回忆,就爱说过去的事情。
目前来看,国产动画主要存在这么几个问题。
缺乏好的故事,题材老化。
故事支撑着动画片的质量,当然这个故事不同于电影的情节,它必须是能够通过人物的动作或者肢体语言表达出来的,对于孩子来说,他们对滑稽动作的敏感,远远超出了对语言的敏感,像《猫和老鼠》、《鼹鼠的故事》这样的片子,基本都没有台词。在不依靠台词的前提下,要讲一个好故事,或者至少是一个好玩的故事,的确需要创意,而这正是目前国产动画缺乏的。
电视也好,电影也好,要很好地表达信息,必须依靠好的故事,这就好比,如果没有那一批寻根文学,《菊豆》、《红高梁》等等,就很难成就第五代导演的辉煌,如今,这批导演依靠一些新生代的剧作家,直接导致了他们艺术水准的下滑,动画片也是如此。当年动画片《雪孩子》、《狐狸打猎人》、《没头脑和不高兴》就是在相对比较优秀的童话的支撑下产生的,如今,原创童话本身都不景气,就更谈不上去哺育优秀动画片了。
在故事枯竭的情况下,国产动画片只好向传统题材要故事,所以,讲不完的“西游记”,说不完的“古代英雄故事”,甚至像马兰花这样的民间故事,除了苦撑儿艺的舞台外,还得到国产动画这里来装点门面。没有版权争议,很多东西都有定论,题材只要挂上一个“弘扬传统文化”的招牌就相对比较安全,这大概是制作者降低脑力投入,直接去传统故事中找题材的原因吧。
陷入“唯技术论”的怪圈。
当内容单薄的时候,下一个步骤就是把形式做足,大投入,大制作被看作挽救国产动画的强心剂。可以肯定地说,钱多好办事,但钱多不一定办好事。人对技术的企图心是难以餍足的,看完《狮子王》我们想看《海底总动员》,但是别忘了,从《狮子王》到《海底总动员》除了技术上的进步外,还有故事本身的进步,十年来,好莱坞动画片是伴随其电影工业一起成长的,而国产动画片与好莱坞动画片的区别不仅仅是技术上的。
记得当年好莱坞拍了《花木兰》后,引起一阵讨论,但讨论的重点却落在这个动画片是否准确表达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上,其实这并不是最重要的,有的问题连我们自己都没有弄清楚,怎么能指望别人搞明白呢?讨论归讨论,不久,有一部取材于“目莲救母”故事的《宝莲灯》诞生,从创作手法到运作上都在模仿好莱坞,比如找明星配音,为了让姜文来给二郎神配音,片子里的二郎神就成了卡通版的姜文;找明星来唱一首与内容毫无关联的主题歌,记得那是张信哲和李纹唱的。但《宝莲灯》并没有证明这种探索的正确性,单纯复制形式肯定是不够的,这是很简单的道理,但我们总是需要用钱和时间去证明。
资金链常常断裂。
这点不需要多说,没有好片子,就没有好票房,没有一个投资人不指望回报,所以很多投资人很难持续地往国产动画片上投钱,不挣钱还需要花大价钱的事,在正常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一般不会再发生第二回。
当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了一批不错的国产美术片,《大闹天宫》、《哪吒闹海》、《阿凡提的故事》、《渔童》、《天书奇谈》等等,这是一代人的童年记忆,但当时基于计划经济下,国家背负主要成本,这种情况今天不会再发生了,任何一个制作体都将进行成本核算。如果没有资金的注入,一切都不能继续,资金是国产动画发展的命脉,但要说服投资人肯定不能单靠政策或者制造一个新的概念。
今天看来,国产动画处境有些尴尬,但如果换一个思路来看,早受冲击,也许能早日寻找到一条出路,事实上,国产动画的窘态迟早会发生在很多电视节目类型上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