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菜是南宋庖厨最爱表现的烹饪技法
文/王明军

南宋御宴第四盏:肫掌签、鹌子炙。
从南宋御宴第一盏开始,已经有“奶房签”、“羊舌签”,继“肫掌签”之后,还有“签”菜出现,说明“签”菜贯穿着整个御膳,它是南宋庖厨极力表现的烹饪手法之一。
签菜究竟用传统的蛋皮,还是其它的豆腐皮、紫菜去包裹食材,凭古人的智慧,不会千篇一律只用蛋皮,用薄薄的面饼也是有可能的。杭州有大厨将肫掌签做法如下:
主料:去骨鸭掌、五禽胗、冬笋、韭芽丝
做法:将主料搅拌、勾芡成馅料,用豆腐皮将主料包裹,豆腐皮外,包裹一层全蛋糊(由鸡蛋、面粉、生粉合成),放入油锅炸1-2分钟,成金黄色后取出,切段,装盘。这样的做法看似金黄,外脆里嫩。但是古人对烹饪的方法有很高的营养要求,极少用油炸食品,尤其是御宴。一般沿用古老的炙法较多。鹌子炙就是典型的唐宋烧烤肴馔。

唐代烧尾宴有一道经典的“筯头春(炙活鹑子)”,它是唐代“烧尾宴”第四十八道“奇异”肴馔。“筯”同“箸”,即为筷子。唐人了得,连筷子也赋予了生命,把用筷子炙烤活鹌鹑比作春天里的头等事。很显然,这是一道典型口彩的肴馔,借此比喻生机勃勃的春天,期盼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兴旺。
唐宋时期,鹌鹑已被驯养,尤其是在北宋汴梁的市井酒肆中,鹌鹑随处可见,属于高档的时尚美食。北宋末,宋高宗渡江,建都临安(今浙江杭州),中原士庶南迁。南宋宗高宗幸张俊府,这次御宴的食单被周密收入《武林旧事》,在御宴中、晚的两餐中,共出现五次不同方法烹制的鹌鹑菜肴:鹌子炙、鹌子水晶脍、花炊鹌子、炙鹌子脯、鹌子羹。宋高宗喜食鹌鹑也同样明白其药用价值,他尤其是把鹌鹑当做绝佳的壮阳食品。历史上曾有一种说法,赵构一日夜里与一宫女进行房事,忽闻金兵来袭。这一紧张,就得了锁精症从而丧失了生育能力。史籍记载,高宗身患阳痿,无子。
鹌鹑肉的营养价值很高,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食物,每百克鹌鹑肉中含优质蛋白质24.3克,远高于其它肉类,且胆固醇的含量微乎其微,很适合肾虚的老、弱、病人,特别适合中老年人以及高血压、肥胖症患者食用。祖国医学认为,鹌鹑肉可“补五脏,益中续气,实筋骨,耐寒暑,清热结”。鹌鹑可与补药之王人参相媲美,被古人誉为“动物人参”。
南宋御宴食文化研究博文链接:
南宋御宴的食文化渊源
(南宋御宴基本介绍)
南宋御宴喝酒前的一场水果走台秀(餐前水果等)
南宋御宴腊脯一行与杭州二十三坊(腊脯一行)
南宋最具时尚气息的第一盏玉食 (第一盏)
奶酪肴馔是南宋时期的时尚美食 (第二盏)
羊舌为什么是历代皇帝喜食的食材(第三盏)
南宋高宗皇帝是怎么吃蝤蛑的
(杂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