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把“春天”卷起来的?
文/王明军

前几日为完成《馄饨皮笑登美食舞台引诱神仙流口水》博文,虽将太太“跑偏”的二斤馄饨皮用完,但还是不够。继续“跑偏”却发现菜场的面摊上有卖春卷皮,顺手买点回家。太太对我说:如今春卷皮一年四季都有!时代进步,连春天的美食也融进了四季,于是,我莫名有了一番对春卷的追忆和赞美。
家庭做春卷最麻烦的是做春卷皮子。记得春节前,小时候帮大人们做春卷皮子,用擀面杖打浆上劲哪个累,直掏得面糊像泡泡糖似的黏糊,可手臂那个酸哪,令人想起喝着酸得发抖的酸杨梅。那块做春卷皮子的厚铁板是东家做完传西家,整栋楼房传个遍。
春卷的雏形源于汉代,与六朝元旦之五辛盘也有一定联系。五辛盘中盛有五种辛荤的蔬菜,如小蒜、大蒜、韭、芸薹、胡荽等,是供人们在春日食用后发五脏之气用的。辛盘和晋代春盘,两者之间有着历史的传承。唐时,春盘的内容有了变化,其内容更趋精美和装饰性。唐宋之时的春盘,已经是用绫罗假花或者金鸡玉燕插在盘中做成的陈设品,人们用以传达对春天的向往,同时制造节日的欢快气氛。唐宋以后,立春之日有食春饼与生菜之俗,饼与生菜以盘装之。元代《居家必用事类全集》已经出现将春饼卷裹馅料油炸后食用的记录。类似记载,明代食谱《易牙遗意》中也有。明、清之时,于春饼、生菜外,兼食水红萝卜,谓能去春困,因而整个尝新活动演变称为“咬春”。表示迎接春天的意思。清代已出现春卷的名称。乾隆甲申年间,李斗所著《扬州书舫录》,在
“满汉全席”128种菜点中,春卷是九道主要点心之一。
历史上,杜甫的诗和《武林旧事.立春》、《宋史.礼志》、《类腋·天部·正月》引《四时宝镜》、《帝京岁时纪胜.正月.春盘》等史籍中,都有详实的记载。
1949年10月1日共和国成立当晚的国宴上,一道金黄夺目的春卷就展现在600位参加观礼的贵宾面前,它预示着共和国翻开了崭新的一页,百废待兴,满怀信心地迎接充满生机的春天!

时下,春卷的馅料和馄饨的馅料一样,繁花似锦,品种不下上百种,但不变是人们对春天的渴望和对新生活的追求!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