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摘报》贺军成文章:天气预报与一日三餐
标签:
天气预报一日三餐健康 |
分类: 健康宝典 |
此文发表在2010年12月30日《文摘报》上
(请点击上方标题或下方的“查看全文”来阅读全文)
食物中毒与天气状况常常密切相关,人们可以从天气预报中获取食物中毒的相关预警信息。因为食品富含营养物质,是微生物生存的极佳环境,一旦温度和湿度比例合适,污染的可能性更大。
一年中有三种温度和湿度的组合最容易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分别是:气温为24℃~25.9℃,湿度为93%~96%;气温为26℃~29.9℃,湿度为61%~64%;气温为28℃~33.9℃,湿度为65%~68%。天气比较热,湿度又较大,细菌就容易繁殖。这种天气主要集中在每年6月底到7月初的梅雨季节和7月、8月及10月间。全世界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高发期都是夏秋季节。
气象条件与人体健康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气象条件不同,饮食也应有所区别。
在干燥寒冷的天气里(气温低于5℃)
宜多吃一些热量较高的食品,比如蛋类、肉类以及禽类等。同时还要注意多吃一些蔬菜和“热性水果”,比如大枣、山楂、柑橘、荔枝、木瓜等。
在干燥偏冷的天气里(气温在5℃~20℃)宜少食辣椒、大蒜、大葱、生姜、西红柿等,而应当多喝一些凉白开、蜂蜜水、淡茶等,并适量多吃些水果,以润肺生津,养阴清燥。
在温度适宜的天气里(气温20℃左右)以性味中性的食品为主,比如土豆、白菜、萝卜、洋葱、黑木耳、苹果、鸡蛋。
在湿润偏热的天气里(气温在20℃~30℃),人体的新陈代谢往往比较活跃,这时适宜食用葱、麦、蒜、枣、花生等食物。同时还要适当补充B族维生素和一些新鲜蔬菜和水果。
贺军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