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第一贴:跟琴童妈们分享
(2011-01-03 10:04:23)
标签:
中国练习《易经》古典音乐会熏陶杂谈 |
分类: 艺术学习 |
相信所有与我有类似困惑的朋友,看到这一篇都会衷心感谢ptsamm!正如我第一次看,后来数次看,及至现在再看时心中按捺不住的感谢一样!谢谢你,亲爱的ptsamm!
ptsamm在我的《学琴日记(27)》中发表的如下评论,无一例外的对我每一点困惑都做出了最好的解释:
童蒙求我,非我求童蒙
还记得《易经》里这句话,笑妈曾经套用过的,如果我没错,你从前正正就是把它用到学钢琴上的。
我想你现在不也是这个状况吗?
笑自己要求继续学琴,而你并不紧张了,那么你不是占了优势了吗?最恨就是学习一门东西,是父母的要求,孩子被逼着学,大人孩子两家辛苦。
笑要继续学琴吗?你就大可以开出大堆条件,做不到就不学了。
音乐是可以熏陶的
“喜欢音乐,但不喜欢练琴,大概几乎所有孩子都有这种想法。”
某程度上,我赞同Alice这个说法,但是否“所有”孩子都喜欢音乐呢?如果真的认为如此,那么你也不能否认,那个“喜欢”总有不同程度的,听到古典音乐会陶醉的孩子,并不容易找到,但如果你发现孩子经常唱歌,我肤浅地认为“她是喜欢音乐的”。
然而这个“喜欢”是否天生的呢?音乐的细胞是与生俱内的吗?相信很多人都有这个迷信,但我们这些推崇早教的妈妈来说,音乐是可以熏陶的,你给他每天听Rock
音乐的熏陶跟学习乐器是两回事
再说音乐的熏陶跟学习乐器是两回事,但学习乐器尤其是钢琴,就是最简单直接接触古典音乐的途径,我个人认为,如果父母本身是音乐的爱好者,孩子反而不一定要走学钢琴这一条路,但如果父母是门外汉,学钢琴就变成了最“简单”的方法了,当然,如果你没有一个好老师,如果学了几年钢琴也只会胡乱敲琴而已,那么,时光是白花的。
练琴不是只看时间,最重要是效率
我常说练琴不是只看时间,最重要是效率,中国的孩子起码每天练习一个小时钢琴,一开始我很吃惊,初级的学生练习一个小时,他们有这个耐性吗?如果答案是“没有,他们经常在过程中说别的事情或者做了别的”那就证明他们不可以每天练习一个小时了,与其定下这个“不能达到的目标”,为什么把要求提得那么高呢?一就是你是一个严格的家长,对孩子学琴的期望特别高;一就是你未曾代入孩子的角色,“老师说要练习一个小时,其他孩子每天都练习一个小时,你也应该练习一个小时了”,陪练的家长们,你们有否真正坐下来,弹一个小时的钢琴,真的努力地练习一个小时,你就会发现,那些短短的曲子,你可以很熟练了,如果你仍然弹得不好,就证明方法不对,事倍功半。
我认为如果是有效率的练习,二级以下的曲子,每天半个小时的练习已经可以了,这样应该可以达到每年进一级的进度,如果你要求再高一点,希望孩子五年可以完成八级的话,当然需要每天更多的练习了。
陪练的问题
我从来都不觉得有这个必要,因为我们学琴的年代,没有陪练这回事儿。
宝宝学琴首年,我一直都有做陪练的工作,因为那时她只有四岁,独立性很低,五岁开始,我就训练她独立练琴,始初不那么顺利,她有事无事就叫唤我,练得不好的时候叫我过来,我不明所以,问她:“你是否喜欢叫我来骂你?”
后来我想了一个打分数的方法,按着独立性(自己练习,不需要妈妈在旁)、专注力(练琴的过程中没有多余的停顿或者被别的事情打断)、技巧(在以往一年多的陪练过程中,已经跟她重复强调了很多次,她应该是掌握了)、姿势(包括手型)和目标(每天练习都要定下目标,把某一个段落熟练,其实这一项是最不重要的,因为正如我经常教宝宝,如果前4项做得好,完成练习目标是顺理成章的)。
独立练琴是可以培养的
独立练琴是可以培养的,但需要配合各方面的因素,例如:
1.
2.
3.
4.
5.
。。。。。。
霎那间想不出来了。
但总而言只,训练宝宝独立练琴,需要很多微细的技巧。累积下来的点点心得,都希望能够跟大家分享。
衷心希望笑妈能走出困局,新一年充满着新希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