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背后的故事
(2010-10-01 22:22:13)
标签:
背后的故事习得应用能力中文教育 |
分类: 双语教育 |
2010年10月1日
引子
一位匿名新浪网友在如果这算诗,那就再来一首:)
笑妈,笑的这几首诗非常了不起呢。一年级的小孩子,有这样的思维架构,这样的语言组织实在难得。这一定和笑平常的中文阅读有关。我总觉得,没有一定量的阅读,是不可能这样运用语言的。而事实上,中文阅读也是有讲究的,不是读了之后就会有应用能力的。另外我想笑平常大概除了阅读中习得之外,应该生活中对话中也有一些习得的方式吧?
平常潜水见笑妈写中文,写来写去就是读经啊背经,我想,笑这些语言,像“眺望”什么的,不是读经背经悟出来的吧?读经背经产生的效果应该是笑写出了文言文,呵呵,当然这不排除笑妈哪天贴上篇古诗骈文之类的啊。那么在贴古文之前,笑妈能不能先浪费点时间和精力,谈谈笑的诗歌的背后的故事呢?她平常的中文读物啊,你是怎么引导她的啊,等等。不胜打扰。
正文
谢谢你对笑这几首小诗的赞赏!我毫不谦虚地实话实说啊,那天,她一口气做了十来首这样的小诗,我边听边在电脑上打了出来,没做任何改动。她是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
为她的出口成章,当浮一大白
如你所说,这绝对和笑平常的中文阅读有关。没有一定量的阅读,笑是不可能这样运用语言的。但没准别的孩子会,也说不定哈。
你这句“平常潜水见笑妈写中文,写来写去就是读经啊背经,”实在是冤枉了笑和我
毫不夸张的说,她未满月开始到现在,几乎每天都进行着中文儿童读物的阅读,当然,开始的两年主要是我读给她听,再后来就是她自己读的比例越来越多了,她在独立阅读中按照自个儿的喜好对语言文字信息的有选择的获取,对她的全语言发展功不可没!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她对语言的应用能力,随着年龄、理解力和阅读量的积累在形成着成长着。
除了阅读中的习得,我还真想不出生活中对话中习得的方式,我只知道,阅读,阅读,阅读
我认为足够的阅读量是可以引起质变的。在关键的时期,有足够的阅读量,有集中的刺激,才会有最好的效果。打个比方说,读100万字就会质变,那么,在多长时间内读完100万字,在哪个时期读100万字,效果不尽相同。
笑做文言文,前景不大乐观,用我上面的话说,她在一段时间内古文的阅读量远远远远不够,因此,效果自然就不咋地了。中秋旅游时,她玩得太开心了,连说了几句“快哉!快哉!”我觉得这就是读古文的效果了,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