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丑对照原则 ——以雪归《绽放》为例
(2016-05-10 14:58:14)
标签:
雪归小说青海绽放 |
分类: 秋日静好(评论类) |
美丑对照原则
——以雪归《绽放》为例
张晓晓
(青海民族大学
青海西宁
摘要:美丑对照原则是19世纪法国著名的浪漫主义作家雨果提出的文学创作理论,在其《巴黎圣母院》中进行了实践,而本文则以此为切入点,着重从人物形象方面,来探寻雪归《绽放》中所蕴含的美丑对照原则的文学创作理论。
关键词:美丑对照;雪归;《绽放》;形象
美丑对照原则是雨果提出的文学创作理论,他在继承古希腊美学思想的基础上,认为文学艺术是时代的产物,必须反映现实生活,而现实生活又是一个矛盾的整体。故雨果在《<</SPAN>克伦威尔>序言》中提出了著名的美丑对照原则,即“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的背后,美与恶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共。”【1】通过美丑的对照,才能使得美更加具有感染力,鲜明的表现了雨果强烈的爱憎分明。这种独特的文学创作原则也同样体现在雪归的《绽放》中。
(一)人物自身的美丑对照
在《绽放》中开篇就介绍矬子,“我和我娘还有许多人早已习惯了叫他矬子”“我和我娘以及庄户里的人说‘锉’时会将‘锉’的声调拖长一点,再拖长一点,这自然就另有一种味道。”【3】矬子本名叫李海山,寓意是希望他长得能够像大山一样高,但是却一直被别人叫做“矬子”,这种通过侧面的人物形象的描写,更能够体现他丑的形象。但是,虽然“矬子”是个外表上又丑又矮的丑的人,但是却内心十分的纯真美好,勇敢善良。对于我和我娘,我们私底下一直想方设法的百般折磨“矬子”,但是他都忍受了,在父亲去世的时候,我娘对“矬子”说:“如果你真孝顺我这个娘,就不要在眼前晃的她眼晕。”还说“这个家里,只有张姓,没有李姓。”【4】 “矬子”在听完此后,毅然决然的离开了家,同时还给了我和我娘一大笔钱。在“矬子”回来之后,不仅有的时候没得吃,还在大冬天睡得竟然是泼了水的冷坑,但是他却没有实施报复和不满,而是更加尽心的对待我、我娘和我的妻子。他在鲍五梅生完孩子亮亮之后,为了能让孩子吃的好,独自一个人进行的照顾母羊,还经常逗他开心。他为了守住自己心爱的鲍五梅,竟然给我下跪,乞求我能够保护鲍五梅。还有他最后为了救亮亮而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以生命为代价来坚守爱情。如此的举动,可以窥视出“矬子”的善良和对于爱情的坚守和执着。在这里,丑陋变成了美好,渺小变成了伟大。
而相对于“矬子”我和我娘就是恶的形象的代表。在我和我娘自从在父亲收留了“矬子”之后,就开始处处和他作对。在父亲去世后,我们把“矬子”赶出了家门,同时接手了父亲的小店面,还娶了鲍五梅,日子过得很不错。同时我还一直觉得:“矬子更适合做一个修鞋工或擦鞋工。他只需坐在那里,且不说他技艺如何,人家单是看他那弱小的样子,偶尔动个恻隐之心,他也能混个肚儿圆。”我无法忍受“矬子”对于鲍五梅的爱慕,就偷偷地在他的炕上泼了一桶冷水,还有我娘给我和鲍五梅的房里烧了煤,而在“矬子”的炕里烧的是草。还有在灌醉“矬子”后强行让在签字卖地等,在这里,我们清楚地看到了内心肮脏邪恶的灵魂。虽然我们的外貌比“矬子”的优秀,但是我们的内心却是卑鄙龌龊,虚伪和丑恶的。
由此可知,通过“矬子”和我的外形和内心的美丑对照,强烈而鲜明地塑造了“矬子”美好的人物形象,这是雨果的“美使丑更丑,丑使美更美”很好的实践。
(二)情节上的美丑对照
在《绽放》中较为明显的线索之一是我和我娘对于“矬子”的百般折磨,文中列举了种种的事件都是我对于他的迫害。文章是以我的视角和眼光来看待在他身上发生的一切,使用的是第一人称的叙述策略,虽然叙述者“我”既是文章的叙述者又是文中的人物,这会使得我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更加清晰,明了拉近了作者和读者的距离,但是却是一种限制叙事视角,“我”只能叙述我知道的事情,不能够叙述我所不知道的事情。另一条线索则是以“矬子”的行动为线索,文章开篇虽然叙述了“矬子”受到各种不公正的待遇的事情,也没有引起太大的波澜,但是“矬子”却一直贯穿全片,直到最后才达到升华。两条线索在一明一暗,平行发展,但是在鲍雪梅这个人物身上发生了交集,我通过鲍五梅而更加的憎恨“矬子”,而“矬子”则因为鲍雪梅而失去了自己的生命。第一条明线,通过我和我娘对于“矬子”的种种非人待遇,把他赶出家门,有时候不让他吃饭,还有让他在大冬天睡冷炕等,作者塑造了为了自身的利益而不惜侵害别人利益的肮脏、丑恶的灵魂。但是与此相对比的则是暗线,虽然开篇就介绍“矬子”的由来,但是也是处处透露着不屑和蔑视的态度,之后他又被赶出家门,回家之后又受到种种不公正的待遇,以及虽然面对自己心爱的女人,仍旧是无法保护的无奈,只能种八瓣梅来缅怀自己的爱情等,在历尽种种的艰辛之后,“矬子”也并没有放弃对于生活和爱情的渴望和追求,如文中:“你永远也想不到我们在已经冰凉的矬子的手中发现了什么——一张女人的照片紧紧攥在矬子僵硬的手中。那个照片上的女人不是别人,是鲍五梅”矬子在最后为了爱情而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彰显了生命的伟大。通过这两条线索的鲜明的对比,更加暴露了我和我娘的丑恶,更突显了虽然外表丑陋的“矬子”,但是却是个内心善良执着的伟人。对待亲情,他从来都是默默的忍受,从来没有反抗,即使是侮辱他的人格和尊严;对待爱情,他自始至终都坚守着自己的爱情,通过种自己心爱女人喜欢的八瓣梅,到尽心的照顾孩子亮亮,到最后为了自己的爱情而牺牲自己的生命。在他面前,我和我娘感到由衷的愧意,在文章结尾:“我想起家中曾经疯长的八瓣梅,想起矬子和鲍五梅初见的情景,想起矬子曾经的那一跪……心中有东西在一片巨响中轰然倒塌。”还有“我娘说:‘海天,记住海山永远是你兄弟啊!’。”【5】最终我和我娘永远的对于矬子抱着深深的愧意和崇高的敬意,因为矬子的善良和对于爱情的坚守,使得我们也得到了心灵的救赎,矬子的爱感化了我们所有的人。
综上所述,作者雪归在《绽放》中很好的诠释了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的文学创作理论,不仅通过人物自身的美丑对照,同时还在情节的设置上也蕴含了美丑对照原则。与此同时,文章的题目命名为“绽放”,其实际上蕴含着深厚的人道主义的色彩,人道主义主张“宽恕仁爱”,通过不断的努力而达到道德的自我完善,重视人的价值和尊严,用爱和信仰来解决矛盾。矬子正是用爱来感化和震撼了人们丑恶的心灵,激起埋藏在人们心中的善,使人们能得到心灵的救赎和对于完美道德的追求,最终使人们的心灵能够像花儿一样绽放出美丽而绚丽的色彩,作者选用“绽放”,其实质上是一种象征手法的运用,通过外在的花的象,来深刻的揭示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章丰富的内涵。
参考文献:
[1]雨果著.柳鸣九译.论文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年版
[2]雨果著. 柳鸣九译.雨果文集[M].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3] [4] [5]雪归著.暗蚀[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3年版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