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版权声明
本文源自知乎,作者戴巍
因为原画人微信后台正在更换服务平台,这几天自动回复功能暂时无法使用。在这里海妖对各位关注原画人的小伙伴说声抱歉。
海妖保证,等到功能可以正常使用的时候,一定第一时间通知大家,并且送一个非常有用的资源大礼包。
今天分享一组戴巍老师渲染的作品(微博:@戴老师在等渲染)
制作软件的话,主要是maya ,渲染器 mental ray vray 什么的都有,还有 zb
动画专业三维方向学到后来需要掌握的技能数量和种类都是很夸张的。需要训练的时间也相当长。
以下大部分作品都是从2010年左右到现在做的,最近一年多因为项目忙
几乎没做什么东西,教程也没有好好更新,贴出这些图的时候,内心是羞愧的。
下面发的图片大概贯穿了本人从2010年左右到最近做的一些静帧。一晃眼,已经过去六七年的时光了。
看到这些图的时候,还是能清晰地记得,当时的自己住在什么地方;做着什么事情;听什么样的人说着什么样的话;有些音节、有些空气中风流动的痕迹,依然清晰。
最开始,我从上海水晶石游戏班培训完,回到大学里继续完成学业。在自己做东西的过程中发现,不论模型做得再好,不会渲染的话,依然无法良好展现出最终效果,于是仅仅只会渲occ的我,毅然投身了渲染技术的学习之中,找到了长达多年的乐趣。
学校食堂的豆浆,记忆中是温暖并且不疾不徐的时光。每一个字和图案都是在ps里手动完成的,当时的自己很喜欢这种匠人式的方式。
工作室的钟,钟上沾着大家的指纹。
纸上写的是那时候特别喜欢的歌《dream on》
最喜欢听的歌手
开始尝试用3s做水 之类的材质技巧
尝试用异常华丽,但可能并没有什么卵用的局部细分法,直播了这个模型的制作过程。当时这个神奇的方法也是灵光一现就跑到脑子里来的。
开始尝试用sp加速工作流程
尝试理解水和湿润
尝试总结材质制作的一般流程
尝试用sp快速实现复杂材质
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的感触。
比如说,很多图刚做出来的时候,确实是满意的,但是只要放上一个星期,就会慢慢感受到很多的不足。越来越嫌弃。最后就没有任何一个作品能令自己满意。想必大家也有类似的感受吧。
最开始我尝试做渲染,是因为想表达心中感受到的美,然后发现技巧不够,无法表达;后来一路研究了很多技术和制作流程,感觉几乎可以制作出自己想做的一切,然而心中的感情却不再汹涌。
年近30以后,愈发感觉到身体机能 与
心中感情浓度的下降。哪怕很多时候想做点什么,脑子里过一遍流程,就会因为太花时间并且太麻烦而放弃。
之前看浦泽直树的纪录片,他可是充满激情地一直画到了四五十岁呢。所以我还是想再试试。
告诉你一个小秘密:
你知道原画人官方微信干货吗?
你的每一次关注(原画人官方微信:CCGAA-vx)与打赏,就是小编君每天的动力。有10个人点击关注与打赏,小编君午饭就能加1个鸡腿。有100个人点击关注与打赏,小编君晚饭就能加10个鸡腿……
那么问题来了,请问小编君想要超过下面这位,需要多少人点击关注与打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