碗子城的联想

标签:
原创古文化历史旅游杂感 |
分类: 心情文字 |
碗子城的联想
我们作协这次采风,原本没将你列入范围之内,是几位文友青睐你,说著名导演冯小刚带着几百号人马,在碗子城拍摄外景《温故1942》,我们才决定来此地。
我们来对了。你是古代晋豫两省穿越太行山的咽喉要塞,你是自古以来兵家必争之地,你是自古以来山西、河南两省通关贸易的必经要道。历朝历代在这里发生过多次争战,古军事文化相当厚重;历朝历代商旅如云,有丰厚的古商文化底蕴。
诚然,冯导演能选此地,要的是突出1942年的一场灾难。当时中国抗日战争处于战略相持阶段,河南大旱,千百万民众离乡背井,外出逃荒,外景选在碗子城是再好不过的了。别看你地盘小,可巍巍太行山,横亘八百里,仅有八条自然形成的“太行八陉”,你就是其中的太行陉之一。北达京师,南通伊洛,早在汉代开始就修筑关隘,名为太行关,就设在此地。而碗子城,你就是太行关军事防御体系中的一处战略要塞。因你的地貌酷似一个碗型,就称之为碗子城了。
我们为了探寻你的真实面貌,现在我已攀登上了,太行关碗子城。习习微风在我头顶吹拂,袅袅云烟在我头顶缭绕。咋看起来,与别的小山相比,别无异样。但那用灰白色大石块砌成的一座座城墙,见证了你历史上的战略要害——似乎可以穿越到战国时期的赵国。赵国为了抵御魏国的侵犯而修筑的,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赵国石长城,40万降卒血染长平大地,历历在目,不寒而栗……
时间所致,我却不能在这儿太磨蹭了。
思绪牵拉回来,我随即站在你下面的碎石上,仰望你。以碗子城为中心的的山坡上,山崖吐翠、草木葳蕤、满山遍野,不时叠拥出勃勃生机。这使我不得不从你的古道穿越而过,就又走到碗子城的两道城门之内。这时不由我想象出你,历史战争的风云、历史的演变、历史的文化,积淀成丰厚的历史底蕴,极具开发出你的旅游价值来!
这也就是,这些年来河南人要费尽心思与我们晋城市区争夺这块“弹丸之地”的缘由吧。
此刻,我又站在你碗子城外的“古羊肠坂”的石刻碑前。
它是太行陉中“羊肠坂道”上的一个最重要关隘,是天井关的第一前哨。俯瞰中原,背依群山,地理位置非常险要。这块石刻上,留有清同治年间所凿之痕。但是,只要人站在你碗子城上面,就可明显地看到山坡下并列着,涵盖古今中国历史上的四条小道的。甭说,那一定是很遥远遥远的时代了。也许那时候这里是个不显眼地方,也许那时候有人把这里遗忘了。但是,不经意间却被古人发现了它的战略意义。
相传,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孔子应赵简子之邀到晋国讲学,走的就是这条小道。他经碗子城到拦车村时,遇一小儿以石筑城游戏,孔子叫小儿让路,小儿反以应避城而无城避车之理而诘难孔子。孔子叹此地知礼已甚,便遂即旋车沿此路而返回,未入晋国。这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孔子回车”的故事。正因此,孔子周游列国前往晋国时走过的这条古道,现在便名曰为“孔道”。恍惚间,我似乎看见孔老夫子穿着黑色长袍的影子,从我的眼前极快地滑过去。
我一愣正,随即定了定神,站在“古羊肠坂”的台阶上,往南俯视——微弱的阳光,映照出另一条道,古人称它为曹道戓赵道,又叫“古羊肠坂道”(长约20公里,宽约3米)。是因了,它的形状似羊肠蜿蜒穿行于太行崇山峻岭之中,连接山西、河南两省的必经之道,才得此名的。惯称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能雄踞一方,乃历代争霸者逐鹿中原的要道之一。
听说,宋太祖赵匡胤打天下,路过此地,下马捡石块,惊得他的下属,也随之而捡。尔后,宋太祖又御驾亲征时再修。亦真亦假,版本翻新,难于印证。可历史的遗迹,却在这条小道上拓展开来,令我思绪万千,想入非非……历史上曾有许多文人墨客,对羊肠坂道作过吟咏。三国时期曹操著名的《苦寒行》——“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明代白居易的《初入太行路》——“天冷日不光,太行峰苍茫。尝闻此中险,今我方独往。马蹄冻且滑,羊肠不可上。若比世路难,独自平于掌”。元好问的——“凭信为报中州信,今在羊肠八百盘。”“自笑道途头白了,依然直北有羊肠。”还有明代徐贲在这里留下的千古名句——“不经太行险,那识安居福”。等等等等的名人诗句,不仅描绘了羊肠坂道的险峻,也借景抒发了“世路艰难”的感怀。
最后一条道,叫现代道,是建国后修成的一条通往河南的二级公路,又称“207国道”。是一条连接现代化晋、豫两省的交通大动脉——闪烁着南来北往的大小车辆,在宽阔平坦的大道上穿行,为不显眼的、寂静的碗子城带来了蓬勃生机和活力。
只可惜,因时间关系,我却不能再目睹碗子城村庄了。
多少年过去了,你带着昔日的骄傲,你带着山谷深沉的品格,你带着战争的伤痕,你带着阳光雨露的沐浴,你带着曾与河南省的争执博弈,你带着曾伤痕过的偏爱,终于在 2004年6月18日,因山西省政府“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的公布出台,而平静圆满地收尾、提升了。
碗子城,我敬仰你的坚韧毅力,说不定哪一天,我还会来看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