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惶然录》有感

(2014-10-24 14:47:20)
标签:

原创

经典作家佩索阿

杂谈

分类: 读书随想

          

 

                            读《惶然录》有感

 

 

 

 

 

 

可以说,我读葡萄牙经典作家费尔南多.佩索阿的《惶然录》,感觉他那一篇篇短小的文章,像是梦中人的呓语,千然不求别人的理解,而完全是自己的灵魂独语。与其说那些短小的文章是在寻找读者,不如说他只是在进行自我交流。因为他完全不在乎读者怎么看,不在乎世俗的名利。更多的是对生命的厌弃与随波逐流。当然,他的随波逐流是期待着希望的。对于他而言,“停留便是希望”,便是整个人的内心世界,意识背后的无意识,便是深藏着人的真正的个性和命运。
     然而,在他文字的背后,他的立场却时有变化。而这种变化恰恰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灵魂散发出来的气息。正如翻译者所说,“读者也许不难看出,作者在随笔中的立场时有变化,有时候是一个精神化的人,把世界仅仅提纯为一种美丽的梦幻;有时候则成了一个物质化的人,连眼中的任何情人也只剩下无内涵的视觉性外表;有时候是一位个人化的人,对任何人际交往和群体行动都满腹狐疑;有时候则成了一个社会化的人,连一只一晃而过的衣领都向他展示出全社会的复杂经济过程。有时候是一个贵族化的人,时常流露出对高雅上流社会乃至显赫王宫的神往;有时候则成为了一个平民化的人,任何一个小人物的离别或死去都能让他深深地惊恐和悲伤。有时候是一个科学化的人,甚至梦想着要发现有关心灵的化学反应公式;有时候则成了一个信仰化的人,一次次冒犯科学而对上帝在当代的废弃感到忧心忡忡……”

也正是他这种自语、这种精神气质、这种独自面向全世界的突围,才使佩索阿被当代评论家誉为“欧洲现代主义的核心人物”、“杰出的经典作家”。

说实在的,我非常欣赏佩索阿这种独语式的写作方法,像是专门写给我读的,也许与我的经历有关吧。因为我也有一颗非常迷惘的内心,它是来自于我小时候,在校园里看见那个黑影子之后形成的。几十年来我一直在寻找这个答案,寻找人死后到底有没有灵魂,并大量地查阅资料,查来查去也查不出一个正确的答案。但这次,我读了佩索阿的《惶然录》后,似乎有点儿释然……佩索阿在他的自语中说,“我是说与死亡签约么?不,这甚至不是与死亡签约。任何一个像我这样活着的人都不会死去:他们来到终点,有些枯萎,只不过是停止生长。他占据的空间没有他也会存在下去,他走过的街道在他无可寻觅时还将遗留下去,他住过的房子还将被不是他的人来居住。这就是我们称之为虚无的一切。但这是我们的夸大其辞,这个否定性的悲剧甚至不能保证会得到什么喝彩,因为我们无法肯定这就是虚无,因为我们的生活有多少,真知就同样只能生长多少。我们是同时遮盖着窗户玻璃里面和外面的尘土,是命运的孙子和上帝的继子。”

这段话。我反复咀嚼反复分离,把我说醒了。是的,我们的生活有多少,真知就同样只能生长多少。爬虫动物的鳞片是意识,而鳞片上静止的雕刻才是无意识的。无意识是一种积聚,到一定的时候是会爆发的。佩索阿的《惶然录》就是他在内心的轰然大爆发。

我也需要大爆发!我发现,我的内心也有好几个我在互相争斗互相妥协。它搅混得我读书不安心、走路不安心、吃饭不安心、睡觉不安心。还老梦着我往天上飞往水里钻,往一些我想都没想过的荒山野林跑……

这是怎么了?于是我就开始写作我的长篇小说《我非我》,但我没决心没信心,把它晒出来——这也叫长篇小说吗?简直是一个人在那儿说话?直到这时,我虔诚地读完我的最崇拜的文学大师佩索阿的《惶然录》后,我才恍然顿悟了——天,我的最最喜欢的《惶然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