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上高原(2)---与影片《红河谷》有关的英雄城--江孜
标签:
杂谈 |
分类: 杂记 |
在拉萨休息一晚后,就起早赶路了,一直向西。出拉萨不太远就看到了羊卓雍湖,是西藏著名的神湖之一。上次从珠峰返回拉萨时曾到过这里。湖色依然很美,但湖岸边可以明显看到水位下降的痕迹。有人说是由于气候变暖导致西藏生态恶化,也有人说是因为建了羊湖电站的后果,或许是二者都有。
看到的第一个气象台站是浪卡子站,属于山南地区,海拔约4400多米,这个站我曾去过,因海拔较高,不可能在那里长期安家,都按照在西藏工作的通常做法,职工住在单位盖的周转房里。进到他们住处看了看,感到太窄小了,只有30平米左右。若作为职工单身宿舍应没有问题,但实际上,多数职工已在这里安家,将长期生活于此,一直到退休后才可能离开。在这种情况下,所谓周转的含义就不太一样了,至少周期不是一个短的时间概念,用途也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宿舍了。这种情况在西藏比较普遍,当初在设计周转房时可能没有充分考虑到这些,也可能是因为应急的需要,但若要进一步改善,代价会更大一些。
出浪卡子后不久可以看到卡诺拉冰川,就在路边上。这个冰川我也见过,海拔有5000多米,近年来在不断退化,应该与气候变暖有关。
再向西就进入到日喀则地区了,第一站是江孜县。江孜县气象局的条件较浪卡子要好一些,海拔也在4000米以上。由于江孜是一个农业区,对气象条件的依赖也更强,装备了一部713型气象雷达,在西藏县级气象局是较少见的。
提到江孜,会想到一部著名的影片《红河谷》,影片中的抗英战争就发生在这里。红河谷的故事情节是虚构的,但有着真实的历史背景,江孜抗英保卫战确有其事,所以江孜在西藏也被称为英雄城。1904年,英军从亚东入境进犯西藏,江孜军民浴血反抗,苦战了3个月,奋勇死守,最终寡不敌众,弹尽粮绝,剩下的人选择了跳崖,谱写了江孜历史上抵抗外侵的壮丽篇章。英军攻破江孜城后,北进占领了拉萨。
之所以会在江孜发生这场战争,与其是一处交通要津有关,江孜南通亚东、西至日喀则、东接山南、北连拉萨,当初英军就是先打通亚东后进入江孜的。尽管后来修了拉萨至日喀则的沿江公路,缓解了交通压力,但途径江孜的过往车辆依然很多。
日喀则地区气象局条件较县局要好得多,但若与与内地东部同类局相比,仍不可同日而语。最近在地方政府支持下,征了十五亩地,正在修建新的业务楼,建好后条件会进一步改善。
日喀则作为西藏的第二大城市,有不少值得一看的地方,如扎什伦布寺、萨迦寺、白居寺等。因要赶路,未能前往,向西到了拉孜县气象局。这个局从外观环境上看就显得有些破旧,办公、生活条件都不太行,一个开会活动的地方设在了院内的帐篷里。日喀则区局领导的解释是,因目前的办公生活用房与观测场位置设计不合理,无法进行环境改造,要等到观测场搬迁方案得到批准后才能动工建设。这显然是急需要办的事,决策拖延会使目前的局面持续下去,工作、生活都受影响。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