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重返鲤鱼洲

(2009-03-08 09:06:44)
标签:

杂谈

    还是春节前的事了,有机会再次重返江西鲤鱼洲一游。由于文革期间曾在那里度过了一段时光,所以再次见到曾朝夕相伴的田野草木,似有一份特殊的情感。

    我是69年10月随母亲一起去的那里,前后约有两年的时间。当时北大的干部、教职工有相当一部分都去了,同去的子女也不少,在那里建起了北京大学江西农场。71年离开后,听说农场被大水淹了,曾感到有些遗憾。这次实地去看,才知并无此事。
    现在回忆起来,那段生活经历很难得,许多事现在想起来似乎都有些不可思议,大学的教授们为什么要到那么艰苦的地方去劳动呢?在那种生存环境下人如何能保持积极的精神状态呢?但在当时的政治氛围下,一切都很正常,大家好像都非常自觉地参与到了紧张、艰苦、繁忙的劳动、建设中。
    我无法了解大人们的内心世界,但从各种形式的表象中,确实看不出有什么抵触情绪。广播中、会议上总能听到各种各样的体会文章,对走“五七”路,接受锻炼、改造好像都很认同。难以用现在人们的认识和眼光去解释当时的情形,凭我的感觉,那时人们的表现是相当真诚的,许多著名的教授干起活来都很玩命,且劳动后体会也很多,每当农场举行交流会,都会出现不少生动的报告。
    每天早晨都要开学习会,知识分子会总结的的特点是很突出的。如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那时就很会总结,常听到他的发言,也听不大懂,只记得他每次发言都很长。记得还与这位教授一起参加过一个座谈会,好像是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后,场部组织的,我是作为中小学生代表去的,也发了言,讲的什么可是一点也记不得了。
    北大、清华的农场后来都交给了江西生产建设兵团九团,现已改名为五星垦殖场。
重返鲤鱼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