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文摘 |
施宣圆在5月30日 《文汇读书周报》撰文纪念不久前去世的历史学家、哲学家、思想家蔡尚思先生。文中写道,1997年国庆节,我去他家,他说现在学术界都说陈寅恪是“国学大师”,简直是“大家公认”的,他认为评价历史人物贵在实事求是,不能信口开河。上世纪二十年代初,陈寅恪曾以清华学校国学研究院教授的身份在北京大学国学研究所讲课,蔡先生听过他的课。蔡先生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而值得骄傲的就是周秦诸子,可以说周秦诸子是中国文化的老祖宗,而陈寅恪先生却反而认为“周秦诸子,实无足称。”“今人盛称周秦之国粹,实大误”。难道有这样的“国学大师”吗?他认为:“陈寅恪先生确是大师,但要知道,在大师中,他是中国史学大师之一与通晓多种多国文字大师,而不是所谓‘国学大师’。”他听过陈寅恪的课,可以称是陈寅恪的学生,最有发言权。他对老师是很尊重和钦佩的,再三强调,仅凭陈寅恪通晓十六七种文字,他就真是古今中外第一人,比所谓“国学大师”更加难能可贵,更加值得我们中国人的骄傲。我问蔡先生敢不敢写文章发表?他说怎么不敢。说罢,从信封中抽出一篇稿子,我一看,标题:《我知道的陈寅恪先生》(发表后改为《陈寅恪不是“国学大师”》),原来,他稿子已经写好。“我爱我的老师,但我更尊重历史事实。”蔡先生这样说。
前一篇:屈子恨
后一篇:对韩国取消科技部的一点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