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行业观察:微博改变世界?

(2010-12-08 09:39:24)
标签:

中国

微博

新浪

美国航空航天局

全人类

it

  微博,是微型博客(MicroBlog)的简称,被国内网友昵称为“围脖”。和传统博客相比,微博发布更便利、传播更迅速,发布字数限制在140字之内,方便用户通过电脑、手机等多平台浏览发布,所发信息实时传达,并可一键转发。

  2006年,博客技术先驱blogger.com创始人埃文·威廉姆斯(Evan Williams)创建的新兴公司Obvious推出了大围脖服务。在最初阶段,这项服务只是用于向好友的手机发送文本信息。2006年底,Obvious对服务进行了升级,用户无需输入自己的手机号码,而可以通过即时信息服务和个性化Twitter网站接收和发送信息。微博只言片语“语录体”的即时表述更加符合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和习惯,而新技术的运用使得用户更容易对访问者的留言进行回复,从而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导致了微博在Web2.0时代迅速窜红。

  Twitter、新浪微博等微博客的出现,引发了传播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革命,凭借一个账号、一张照片、一段视频,140个字,无数双小手的彼此关注、评论和转发,链接起了整个社会的神经末梢。无数个体的热烈反应促发了信息的核聚变,推动了国家新语境、国民新思维和社会生态的变革,由此而产生的“微传播”“微信息”、“微交流”等共同构成和推动了信息传播和社会生活方面的“微革命”。

  最新数据显示,Twitter用户数已达1.75亿。在国内市场,2009年8月,新浪启动微博测试,成为国内最早推出微博服务的门户网站,2010年以来,搜狐、腾讯、网易相继推出微博产品。继博客、论坛之后,微博已经成为门户UGC产品的“标准配置”。按照中国首届开发者大会上发布的数据,截至今年10月底,新浪微博注册用户已经超过了5000万,而且正在实现爆发式增长。

  目前,国内微博市场最主要的10款产品,包括新浪微博、搜狐微博、网易微博、腾讯微博等。此外,包括新华网、人民网、凤凰网以及和讯财经等多家网站也推出了自己的微博产品。

  究竟一个小小的微博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呢?不就是即时把自己的语言发表到网络上去么?是的,没错。就是这样一个功能,却也隐藏了许多的大学问。

  微博的“放大”效应

  近日,一则“足以让全人类震惊的消息”在网络流传。一时间猜测四起,有众多网友都相信,当晚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将宣布“外星人”的存在。

  然而,NASA的新闻一经公布,就引来了一片嘘声。原来,该机构不过是宣布发现一个疑似年轻黑洞的天体。失望的中国网友纷纷表示这个结果“不给力”。不过,原先那个相当给力的“震惊全人类”的猜测,究竟是如何炮制出来,又不胫而走的呢?

  作为一个特殊的传播平台,新浪微博成了这则流言传播开来的最重要媒介。相关消息最早于15日中午11时30分前后开始在新浪微博出现。当时,多位粉丝及关注数都很少的用户连续转载了NASA发布会的原文,且未进行翻译和任何的演绎。“WASHINGTON--NASA will hold a news conference at 12:30 p.m. EST on Monday, Nov. 15, to discuss the Chandra X-ray Observatory's discovery of an exceptional object in our cosmic neighborhood.”

  当天13:32,一个以翻译神秘事件、外星人、UFO主题作品的字幕组,通过其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11月15日(北京时间11月16日)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将于当地时间12点30分对外公布一则可能令全人类震惊的消息。

  这则消息一经发布被转发超过5000次,而更大的风浪随后即至。数小时后的16:38分,某新闻周刊的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网站今天突然宣布,美国时间明天11月15日(北京时间11月16日)将宣布一则足以让全人类震惊的消息。

  同时配发了NASA相关页面的链接。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字幕组流言中的“可能”被“足以”取代了。这则流言被转发超过5万次,评论超过1万条。

  虽然很快有网友指出了这则消息存在的错误:首先,NASA早在11月10日就公布了这次发布会的消息,在流言中却成了“今天突然宣布”;其次,NASA页面原文中并未出现“足以让全人类震惊的消息”的字样。虽然随后该周刊官方微博连续发布了多条补充消息,并就“足以让全人类震惊的消息”字样进行了更正及致歉,但并未改变这则流言被广泛传播的结果。

 

  流言传播路径图

  除了“NASA外星人事件”,还有“上海大火”、“3Q大战”、“深圳地震”等近期被关注的热点,这些消息的第一手资料无一不是首先通过微博传播。微博是信息传播的一种新平台,然而在影响力、传播速度和传播范围上已经远远超过了传统媒体平台。

  微博的“商业化”之路

  在《微革命:微小的创新颠覆世界》一书中,作者金错刀引入了“微杀手”的概念,它有以下几个特点:引发了市场的巨大变化,擅长引爆用户的能量,以及持续性的“应用创新”。

  事实上,新浪微博就是典型的“微杀手”,但它正试图成为一个更高级的形态——“微革命”公司,这是很多“微杀手”的梦想目标,这一境界就是做“平台级微杀手”。平台级公司说的直白点,就是在它的体系当中,插什么长什么,长什么活什么。换句话说,这是一种更高级别的存在,处于创新生态链的最高端。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11月16日召开的第一届微博开发者大会上,新浪宣布启动了微博2亿元的开发者基金。此次大会吸引诸多的投资商与创业者,当然还包括大量的程序开发者。新浪同时推出了“开放和共赢”的理念,虽然这一理念仍被解读为类苹果的APP模式,但无疑是很吸引人的。

  目前,新浪微博面临的一大考验是商业变现,在国外,开发者依靠平台公司的应用创新能赚到钱,但在中国,似乎还没有成功的先例,大公司阿里巴巴尝试过,小公司康盛创想也尝试过,都很难让开发者真正实现好的商业变现。回到新浪微博,目前来看,最杀手级的应用仍是媒体级的,可能这种第三方的商业变现最现实的仍是广告植入模式。

  据了解,目前新浪微博平台上的应用主要分为工具类、客户端、内容类、游戏类,超过800项,其中大多数是由第三方开发者进行开发。

  以一款“微博价值查询”的软件为例。只要在软件中输入你的微博ID,然后点击查询,你的微博总价值及排名就会显示出来。比如查询“现代快报”的微博价值,显示出来的是:“总价值11929元人民币,位列富豪榜第366名。”这款软件只是众多微博的第三方应用的一种,事实上,这种针对交友社区类产品的第三方应用开发早有先例,在新浪微博、校内、开心网都有相关的辅助性软件应用。

  根据新浪内部人士透露,尽管看好微博的商业化前景,但目前新浪微博的重点还是在发展用户方面,因为从以往的经验证明,互联网产品只要拥有了庞大的用户之后,商业化就会水到渠成。

  DCCI总经理胡延平之前指出,新浪微博未来将会成为最有影响力和参与度的“源”,如果开放协作方面做得比较成功,新浪微博可以更进一步成为商业平台的母体,大量的应用与商业模式将从这一平台衍生出来。

  目前,微博平台上聚集了海量的用户,其中部分用户将有一些收费服务的需求,比如音乐下载、网页游戏等等,只要用户接受,愿意付费,在新浪微博可以完成一站式的购买、使用、消费等,用户可以通过微博平台的支付系统为应用增值功能付款。

  此外,新浪微博将会开发一套名为“微广告”的组件,开发者只需要将“微广告”组件放置到开发的应用界面中,未来广告客户可以通过这套系统自主投放广告。

  除了针对企业客户以外,新浪微博平台还将提供针对个人的增值服务。微博平台上聚集了海量的用户,其中部分用户将有一些收费服务的需求,比如音乐下载、网页游戏等等,只要用户接受,愿意付费,在新浪微博可以完成一站式的购买、使用、消费等,用户可以通过微博平台的支付系统为应用增值功能付款。从目前来看,新浪微博已经迈出了商业化的第一步——广告和增值服务,而真正实现利润转化将在2011年。

  手机厂商的“微博盛宴”

  美国市场研究公司iSuppli日前发布预计,全球手机用户量将突破50亿户大关,约占全球人口总量的73.4%。而到今年年底之前,全球将再增加1亿手机用户,使全球手机用户量增至51亿户,约占全球人口总量的74.5%。iSuppli所统计的手机用户量,包括常规功能手机(Feature Phone)和智能手机(Smart Phone)两类用户。

  iSuppli移动通信业务首席分析师杰格迪什·雷贝洛(Jagdish Rebello)对此表示:“移动通信已深入到全球各个角落,并成为人们衣食住行的组成部分。移动通信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手机制造商及移动运营商带来了无限商机。”

  在中国,拥有手机的人已超过7亿,约两倍于电脑用户,这为该产业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而智能手机价格不断下降和宽带普及则为这一趋势推波助澜。另据调查,2010年我国智能手机的市场渗透率将接近14%,换言之,在整个手机市场中很长一段时间占主导地位的仍将是Feature Phone。新浪微博内部人士透露,未来新浪将会投入更大的资源在Feature Phone市场中,为非智能手机领域的合作伙伴提供更定制化、个性化的服务及功能。同时也鼓励和欢迎更多的第三方开发者、各方合作伙伴参与近来,专注于如何提升Feature Phone手机用户的体验,探索更多的Feature Phone领域的创新合作。

  对于手机厂商来说,这个行业已经逐渐“由硬变软”,从最上游的芯片制造商到最下游的手机配件提供商,单纯的硬件制造利润已经越来越低了,更多的移动增值业务和良好的用户体验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由于新浪微博本身的开放性质,可提供丰富的api接口,使得微博的各资源优势与手机底层应用更好的结合在一起。可将通信录、短信息、地理位置等手机功能与微博用户的线上体验和用户关系更无缝结合起来,催生了真正意义上的微博手机。软件产品及所承载的业务推广带来极大方便和资源节约,同时大大改善了业务获取的便利性和可操作性,优化了下载环境、提高了速度。其能够节省约80%的用户流量,操作更便捷,可实现桌面提醒,还附带修正操作系统本身的一些限制条件:如照片上传等功能,因此极受用户青睐,需求量很大。

  不管微博是否真的是一场“革命”,但至少变化已经悄悄的来临,不管是对于互联网行业还是手机行业,微博都应该是所有企业应该仔细思考和关注的方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