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S曲线”与“Total Solution”(四)

(2010-11-11 10:24:29)
标签:

科技

蔡明介

台湾

s曲线

整体解决方案

it

分类: 手机通讯

  在业界总结蔡明介带领联发科技取得成功的秘诀中,“S曲线”与“Total Solution”总是为人所津津乐道。

  事实上,“产品生命周期S曲线”并非蔡明介首创,但他把这一理论首次引入到IC产业,并且落实在联发科技的经营战略上。从CD-R到CD-RW,再转到DVD,一直到现在的手机芯片布局,蔡明介在一步步实践他的理论。

  蔡明介认为,欧美的芯片公司基本都在“S曲线”的左下方,在曲线刚刚开始的时候就投入研发,当市场成熟的时候,通常可以占据有利的位置,利润丰厚。但由于进入早,投资相对较大,风险也比较高。而台湾的芯片厂商大都在“S曲线”的右上方,等市场成熟之后才进入,投入小,也规避了风险,但市场已被瓜分得差不多了,只能靠亚洲地区的成本优势,获得一些市场空间。1997年,联发科技在投资CD-ROM的IC时,这条曲线已经走到接近大幅成长的中间阶段。在联发科技之前,有很多大厂如飞利浦、松下等公司已经投入了四五年的研发时间。可是,联发科技切入市场后,却能超越原来的领先企业,蔡明介认为关键就在于联发科技是在恰当的时机持恰当的“杀手锏”进入的。

  联发科技的“杀手锏”就是价格+功能。后来蔡明介承认,到DVD-ROM时,联发科技的进度已经可以与国际其它厂商并列,甚至被蔡明介描述为“联发科技的产品已经等在那里了”,但由于最早切入市场危险太大,联发科技选择培育一段市场后,再以高倍速且低价格的产品占领市场,十分具有竞争力。

  19世纪80年代,当技术外包涌向台湾时,蔡明介认为中国在高科技产品上迅速成为工厂,比如手机。他说:“80年代时台湾有能力抓住这个机会,但到了消费电子时代(90年代)……所有的制造都去了深圳。”

  因此,当芯片产业巨头(如高通与德仪)正专注于制造先进的3G、智能手机芯片时,蔡明介却在努力提高2G芯片,以服务于中国的新进入者,它希望有一天能击败产业领导者。蔡明介称:“在2G芯片领域,实际上还有提高的空间。”

  当然,这些理论远不是全能的法宝。联发科技在选择上也曾经犯过错。在DVD之后,联发科技也曾错误地判断:下一个市场热点应该是DVD-recorder(录像机),曾经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做研发,但这个项目最终被关停。喻铭铎说。

  经过多次的验证,蔡明介对“S曲线理论”的理解和验证更加纯熟。

  “Total Solution”也被总结为联发科技成功制胜的法宝。

  联发科技在1997年刚成立的时候,就是通过整体解决方案(Total Solution)的商业模式成功进入光储存和DVD播放机的市场。1998年,联发科技生产出高集成度的CD-ROM主控芯片,只有一颗芯片。这一产品很快被台湾的CD-ROM生产厂家如英群(BTC)和建兴电子等所采纳。到2000年,联发科技已经占据了全球CD-ROM主控芯片50%以上的市场份额,东芝、索尼、日立和LG等都是其客户。之后,联发科技把目光投向DVD-ROM,CD-R/CD-RW和DVD-RW,DVD/蓝光DVD播放器等领域。最终,联发科技成为世界品牌如索尼和飞利浦的DVD的供应商。所以总的来说基本上是同样的商业模式在不同领域的延续。

  在手机芯片产品方面,联发科技为客户提供参考设计。设计包含软硬件两部分,在硬件方面,对于特定的实现,它包含一个原理图和印刷电路板设计布局。在软件方面,参考设计包含一个专有的操作系统,一个非常详细的人机交互界面码基数和两个关键设计工具

  联发科技的定制模式对于那些想要为特定的客户或运营商量身定制手机的客户来说特别有用。它为客户提供一个特色菜单供工程师从中选择并快速实现。有了联发科技对手机引擎的服务,一个特色手机整个的开发过程被大大缩短,从以前的9–12个月,变为仅用3个月即可完成。以前需要一个庞大的,包括项目管理方面技能的开发团队才能完成的任务,现在变成了简单的组装和调试的工作,很少的工程师即可完成。

  手机参考设计还包含其它联发科技不能提供的元件。在这种情况下,联发科技会对这些元件做大量检测和性能测试,把得到的信息提供给客户。

  联发科技的整体解决方案,不单单是在卖芯片,而且将其他的软件等其他的相关内容一次解决。当然首先要能够保证提供的芯片的质量。那么,对客户来讲,某种程度上将大大缩短他们的开发时间,所以在手机这个产业,做终端厂商就是谁的嗅觉越敏锐,反应越快,越能够得胜。联发科技提供的服务某种程度上就解决了终端厂商的这个问题,终端厂商们就可以很快,花更多时间去了解市场的需求,把他的嗅觉做得更敏锐,这时已经不怕后面跟不上,因为后面有联发科技这个一站式的服务做后盾。某种程度上客户服务需求较为全面,联发科技一方面要开发软件硬件,甚至还要在客户端帮客户做很多的现场服务,所以在这个部分整个商业模式也在实践中不断的进行完善和改进。这正是联发科技成功的所在。

  CLSA分析师CKCheng说,蔡明介的突破不止于提供芯片,而是提供一个解决方案,包括接口设计,它使得新的手机生产商能进入到产业中。他说:“创新不在于多少技术,而在于业务模式。它明显降低节整个门坎。蔡明介是第一个这么做的,它是中国移动产业的一个转折点。”

  经济学人也指出:联发科技提供的不是仅仅芯片本身,而是手机的“心脏”,这种战略使得他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芯片厂商之一

  “知心”手机品牌、深圳卓立成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向东认为,“正是由于联发科技降低了手机行业的门坎,把以前很多的芯片技术都打包集成,而一些手机的方案公司只需要做一些手机应用方面的开发就可以了,比如说调调频率,修改一些BUG等细小问题,根本不会涉及到手机芯片的层面。消费者也正是基于这方面的原因才有可能买到更加便宜的手机。”

  联发科技在基带芯片中集成LCD控制器、CAMERA控制器、多媒体CODEC。这种方式,自然是外带多媒体协处理器从成本及开发周期上无法比拟的。ADI、infineon、agere、TI等方案的出局就成必然。

  联发科技将能做的功能,基本上都给客户做好。这大大缩短了客户的研发周期,也就是所谓的降低了技术门坎。从节约社会劳动力,提高社会整体效益的角度讲,联发科技的方式是合理的。它避免了N个客户的重复劳动,重复的走弯路。从这个角度讲,TI方案最次,连BASIC MMI都没有,还停留在早期做GSM手机的模式。联发科技这种直面客户的模式,也最大力度的支持着手机终端生产者,花最大的精力在如何降低成本及创新去迎合消费者需求,提升他们本来就缺乏的核心竞争力。

  无疑整体解决方案(Total Solution)是联发科技走出TI等公司垄断的杀手锏,无论联发科技因为什么原因推出Total Solution模式,都是手机行业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创新,其崛起的背景是大陆制造行业技术实力的落伍,即使大陆目前手机手机公司上千家,真正具备一定技术实力的公司并不多,大都基于联发科技的方案修修补补,可以说联发科技的Total Solution模式解决了中国制造行业研发能力不足的缺陷,作为本土微电子公司要想在竞争对手的夹缝中生存并成长,提供Total Solution解决方案是必由之路,这一点从这几年大陆瑞芯微的崛起也可以得到例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