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2022年中考语文命题意图
(2022-06-20 14:56:09)
标签:
本色教育范维胜中考语文阅读 |
分类: 名家讲坛 |
宁波市2022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以“培根铸魂”“启智增慧”为宗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双减”政策,充分考虑疫情防控下的学情,追求测评技术和教学导向的平衡,强调综合性和情境性,依据课标,回应教材,对接课堂,稳中求新,以试题表达对语文教育的理解和追求,以实现“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以试题呼吁语文教育要秉承优良传统,努力在继承中求发展。
一、以实践活动为框架,注重知识建构和学科思维
整卷以梳理与探究、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等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形成“寻·文化之旅”“论·交友之道”“赏·文学之美”“探·表达之义”四大框架。“寻·文化之旅”第一部分以“和文化”知识建构为框架,主要考查归纳整理等认知能力;“寻·文化之旅”第二部分以探究毕昇科学精神为线索,主要考查理解、分析、比较、归纳等认知能力;“论·交友之道”以建构“真正的朋友”为暗线,以讨论活动为明线组材,主要考查分析推断等逻辑思维能力;“赏·文学之美”以古诗、名著、散文为内容组材,以“读”为目的,建构阅读策略,主要考查联想想象、分析比较、逻辑推理等思维能力;“探·表达之义”将实用性写作和个性化写作结合,在写作中建构表达的意义,主要考查逻辑思维、形象思维、辩证思维、创造思维等多种思维的综合能力。
二、以中华文化为底色,彰显文化自信
整卷中华文化味浓郁,以中华文明为旋律,传递正能量。有中华传统文化“以和为贵”,有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活字印刷”,有当代中学生“在网上能不能交到真正的朋友”的交友文化,有以《野望》《南安军》为代表的中国古典诗词文化,有冯骥才先生散文《吃鲫鱼说》中体现出来的文化生活,有倡导奉献的志愿服务,写作任务中包含着“静以修身”“潜心做事”等精神财富。阅读试卷的过程,也是一次中华文化熏陶的过程,以此让考生更加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特别是试卷第一板块“寻·文化之旅”将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教科书新增的《活板》一文作为本届初三学生的课外阅读材料引入试卷,让考生根据所学和注释,完成文言现象的梳理及“毕昇科学精神”探究单,从而了解中国古代伟大的发明,感受毕昇就地取材、不断尝试、对比实验的科学探索精神。
三、以有结构的情境为载体,落实核心素养
整卷每一组试题就是一个有结构、有追求的情境,有“‘以和为贵’综合性学习活动”“《活板》学习探究活动”“‘中学生在网上能不能交到真正的朋友’小组讨论”“释典故读古诗”“理重复读名著”“联批注读散文”“整合情境写回复”“理解情境写作文”等八个情境。这八个情境的组合,是社会生活情境、个人阅读情境和学科认知情境的综合。围绕八个情境设置有内在联系的、有结构的、指向核心素养的八组题目。第一板块“寻·文化之旅”中的第一个情境,以“‘以和为贵’小诗”“和合文化诗词”“和美家庭对联”这三块内容构架,是知识和态度的整合,在字词书写、诗文填空、对联选择的同时,增进了对“和”文化的了解;第二个情境“《活板》学习探究活动”,以文言文阅读知识为题脉,以学习探究为载体,指向文化的传承和理解。第二板块“论·交友之道”,以学习生活为情境,以九上口语交际“讨论”为载体,梳理已知内容,整合信息以评价已有内容,关联信息以创生新的意义。第三板块“赏·文学之美”以学科认知和个人阅读为情境,基于“古诗阅读”“名著阅读”“文学作品阅读”的核心知识设题,在遵循学科认知规律、尊重个人阅读习惯、引领阅读路径、规范阅读思维的理念引领下,回归阅读常态,还原真实阅读,实现阅读教学的价值。第四板块“探·表达之义”以社会生活为情境,根据招募海报和报名邮件写一段回复的交际语境写作,在整合情境中追求表达的实用;写作以生活中常见的“太吵了……静一点”“太闹了……静一点”“太烦了……静一点”为情境,让考生以“静一点”为题从两个写作任务中任选一个写作,既给考生以写作空间,又兼顾学生的写作特长,实现个性化写作。
四、以“策略”“标准”为支架,实现语言运用和审美创造
整卷采用了“知识性支架”“示范性支架”“策略性支架”,还原语文学习的真实状态,关注学习过程。第10题,提供“采薇”典故这一知识性支架,既是学习古代诗词的内容支架,也是解决问题的思维支架,以此实现古典诗歌的赏析;第6题提供示范性支架,以此降低试题难度,明确答题方向,使测评目标更加清晰。第13—17题,以“批注”这一策略性支架为命题线索,5个批注是学生原生阅读的呈现,是学生阅读的起点,5个题目“解决【批注2】的疑问”“挑战【批注1】赏析句子”“阐释【批注3】赏析语段”“回应【批注4】设计朗读”“联结【批注5】理解全文”,将阅读任务和批注融合,完成任务的过程,也是“批注”这一阅读策略不断完善、不断建构的过程,以此实现散文阅读的审美创造。本卷还以“写作标准”规范写作行为,无论是18题,还是19题,都有明确的写作要求。特别是19题的写作标准,抓住记叙性文章和议论性文章的写作核心知识,写什么怎么写,简明扼要,一目了然。这样的设题,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好的作文,明了往哪方面努力,将作文评价的笼统内容变成可以量化的分类分层的指标,使写作过程外显化、程序化、策略化。基于标准的写作评价体现语文学业水平考试评价的规范、科学、合理,而且具有可操作性。
另外,宁波市2022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充分考虑学情,以学生熟悉的情境为载体,用足用好教材,严格控制难度,题干指向明确,参考答案和评分参考清晰,卷面设计和答卷设计以方便考生阅读和作答为宗旨,合理清晰,这是2022年中考语文命题组人员对莘莘学子的人文关怀。(命题组·宁波教育考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