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树荣:素养需要实践:语文项目化学习刍议
(2021-04-28 14:50:05)
标签:
情感生命文化教育 |
分类: 名家讲坛 |
素养需要实践:语文项目化学习刍议
褚树荣
【摘 【关键词】项目化学习
一、
语文项目化学习含义
今天提语文项目化学习,基于这样的语境:语文“研究性学习”十几年前已经进入语文课程的视野,语文“综合性学习”几年前已经成为初中教材的重要内容,语文学习任务群“专题研讨”2017年赫然出现在国家课程标准里。语文项目化学习,不是新生事物。语文项目化学习不能追逐新潮,重起炉灶,而要在“研究性学习”“综合性学习”“专题研讨”等学习方式的基础上,整合经验,吸纳创新。
整合经验,即要继承以往,盘活原有的课程探索经验。“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性、“综合性学习”的实践性、“专题研讨”的专题性,都应该是项目化学习的应有之义。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就有类似于“主题”或“项目”的学习,如陆继椿倡导“一课一得,得得相连”的语文教学模式;最近十几年,在语文学习领域,专题学习已经有了成功的案例和经验,如广东的吴泓、上海的余党绪、北京的王岱等。换句话说,他们的探索,就是中国本土的语文项目化学习。
吸纳创新,就是语文课程建设也要“三个面向”(学科课程的社会学基础,已经从工业革命时代进化到人工智能时代;世界课改潮流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学生将来如何工作,今天就要怎样学习!)。语文项目化学习滥觞于“基于项目的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其理论及其应用肇始于美国。但对于一线教师来说,细分“基于项目的学习”“探究性学习”(Inquiry Learning)与“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等概念,实在没有必要。它们均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从模拟或真实情境中,建构知识和经验。所以,我国中小学研究文献中“基于项目的学习”(PBL)或“基于问题的学习”(PBL)具有相似性。最近,风靡全国的多学科融合的STEAM教育(“STEAM”就是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的首字母组合),又给项目化学习注入了跨学科和应用性的特质。语文项目化学习,就在这样的语境中,出现在理论研究者的认知和一线教师的实践中。
因此,参照国外先例,结合本土经验,根据语文课程的性质,我们认为语文学科“基于项目的学习(或曰‘项目化学习’)”应该是在真实或模拟的语境中,精心设计项目学习任务,整合相关课程资源,通过综合、开放、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习得语文关键能力,获得语文学习成果,建构语文学习经验,形成语文核心素养和人文价值观念的学习模式。分解该模式的定义,项目化学习要具备如下特征:
1.情境创设。除课标规定的三种语文学习情境之外,这里强调的是语文项目学习的情境,不管是真实的还是虚拟的,都要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综合性。如项目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产生的?谁提出来的?想达到什么目的?与哪些因素有关联?它指的不是一般纸笔考试卷中常见的默写名言警句、指出错别字、修改病句这种缺乏交际情境的单项练习。也就是说,情境涉及的语用因素是比较丰富的,甚至是变化着的。
2.任务驱动。语文学习任务有不同的表达形式,但不管什么形式,只有具备以下这些特征,才是有质量的项目任务:项目任务应该是指向问题解决的,具有实用价值;有适当程度的学术探究性,具备深度学习的可能;任务本身有一定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不是零碎、片段、单项的语文学习任务;任务的形式关涉阅读与鉴赏、梳理与探究、表达与应用。
3.资源整合。“STEAM”课程就是一种跨学科的项目化课程,综合性是项目化学习的本质特征之一。语文项目学习的综合性,可以体现为课程资源的整合,这从项目学习情境的综合性和复杂性就注定了,如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资源的结合,传统语文学习和跨媒介学习的结合,文本读写和社会活动结合,甚至解决的问题既是语文的,也有其他学科的因素。
4.自主实践。自主实践是指综合、开放、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综合,这里指的是即使运用阅读与鉴赏、梳理与探究、表达与应用其中的一种,也要有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开放,指的是课内外结合、学校社区结合,而且项目完成需要维持一定的时间长度。自主,是指学生不需要教师自始至终在场辅导,明确项目任务后,学生是单独或者以学习共同体形式完成项目任务。
5.成果呈现。项目完成之际,要有成果或作品。成果或作品包括隐性和外显的两大类。隐性成果表现为学生新知识的获得、语文能力的习得、学习经验的形成、语文素养的养成等;外显的作品包括活动实施当中的阶段性产品和总结性产品,中前期成果如策划文案、课程资源、图片音视频、观察日记、访谈记录等,后期产品如小论文、调查报告、文创产品、公众号、小电影等。不管哪种成果,均应该是可测、可视、可评。
6.素养指归。语文项目化学习不把追求外显的成果作为唯一目标,语文项目化学习本质还是某种情境下的语文学习,不同于真实的社会活动或学术研究。因此,项目化学习的终极目标必须指向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审美趣味、文化理解等核心素养,借此养成公民基本的人文品格,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二、
语文项目化学习主题举隅
语文项目化学习,先要确定主题。确立主题,可有三个维度。
1.课标维度。直接根据课标的18个学习任务群,形成语文学习项目。基于任务群的语文学习项目,又可以各有侧重:或以社会性实践为主,兼顾文本研读和写作的项目,如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当代文化参与,跨文化交流,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等任务群;或以文本研读和写作为主,兼顾社会性活动,如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中华传统文化研讨等。项目举例如下:
| 任务群 | 项目名称 | 内容说明 | 成果形式 |
|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 | 从熟人社会到公民社会:“差序格局”的现代观照 | 该项目重在探究。先厘清“公家”与“自家”的概念;再比较“团体格局”和“差序格局”的区别;比较两种不同格局主导下的社会特质;分析两种格局融合的困难;最后讨论中国社会现代化如何转型 | 名词解释、读书笔记、小论文等 |
| 当代文化参与 |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研学旅行项目的策划 | 该项目重在策划和实施。如明确研学旅行的目的;梳理研学旅行和一般旅行不同的内容;策划活动过程,安排行程路线;记录旅行研学的材料;整理写作研学旅行的成果并展开交流和评价 | 策划书、美篇、短视频、公众号等 |
|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 | 媒介小达人:班级LOGO设计 | 该项目重在设计和展示。如认识LOGO特点和功能;LOGO典例示范、解读与赏析;创设情景,布置设计任务;考虑形象、内涵、形式等要素设计LOGO;成果的分享与交流,“设计之星”评选 | LOGO美篇、创意说明书、鉴赏短文等 |
| 汉语运用 |
语言的狂欢 |
该项目重在收集和梳理。环节有收集、展示、梳理、归类、探究等,如“晒”网言网语、“识”网言网语、“辨”网言网语、“用”网言网语;最后形成项目成果 | 网络小词条结集、小论文、建议书等 |
| 文学阅读与写作 | 成为更好的自己:“灰姑娘”母题探究 | 该项目重在比较探讨“灰姑娘”母题的传流和民族差异性。先阅读格林和夏尔佩罗的《灰姑娘》和中国的《叶限》;再比较中外“灰姑娘”的“流传”和“差异”,讨论“灰姑娘”流行原因和现实投射及意义 | 读书笔记、小论文、“灰姑娘”文创产品等 |
|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 证据和逻辑:图尔敏模式的运用 | 该项目重在理解运用。认识图尔敏论证模型;理解图尔敏模式论证的学习价值和社会学意义;分析图尔敏模式的论证运用案例;运用图尔敏模式修改自己的论述文 | 图尔敏论证说明书、论述文等 |
|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 亮出你自己:面试模拟活动 | 该项目重在实践运用。了解结构化面试、无领导小组讨论流程、高校“自主招生”“三位一体”面试题以及“面试”类型;教师面试指导,分享成功案例,教师创设情境,进行模拟面试训练 | 面试题目、面试材料、陈述文章等 |
|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 | 春秋笔法:古史传散文语用特色研究 | 该项目重在鉴赏与探究。理解中国史书中的“春秋笔法”;阅读司马迁应用“春秋笔法”的文章;概括“春秋笔法”(如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等)特点;点评评注或写评价“春秋笔法”的小评论 | 评点批注、文学小评论等 |
| 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 |
大地的歌吟 |
该项目重在赏析探究。以孙犁为圆心,以“白洋淀纪事”等“诗体小说”为半径,侧重探讨孙犁为代表的白洋淀派小说的诗意之美和成因,以此鉴赏作家独特的艺术风格 | 诗文互换、读书报告、文学小评论等 |
|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 | “太太的客厅”与新月诗派 | 该项目重在梳理发掘。了解林徽因,梳理林徽因的作家交往圈,探究文学沙龙与文学流派的关系;了解“新月派”作家的文学主张及创作风格,选读他们的代表作品;举办读书报告会 | 读书报告、学术小论文、美篇、公众号等 |
|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讨 | 一个时代的样板:现代京剧经典唱段赏析 | 该项目重在了解、欣赏。了解“样板戏”常识,选择经典京剧唱段(如《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浜》)从舞美、音乐、唱词、表演、主题、风格等方面欣赏,形成“样板戏”流行探源或欣赏的研读报告 | 读书报告、美篇、公众号、文学小评论等 |
| 外国作家作品研习 | 东方的情思:日本“物哀”文化探究 | 该项目重在阅读理解和审美体验。了解“物哀”文化的起源;梳理“物哀”文化的辐射和影响(川端康成的作品赏读和新海诚电影赏析),欣赏体验“物哀”文化的文学艺术(《伊豆的舞女》)和视觉艺术(《秒速5厘米》),比较两者的异同 | 宣传画、广告词、影评、文艺小评论等 |
| 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 | 遇见在顶峰:量子物理学和佛学的交汇 | 该项目重在理解和比较。研读朱清时的《量子意识:现代科学与佛学的汇合处》,理解科学和佛学认识真理的不同方法,初步了解量子力学现象,了解量子现象对人类关于物质世界、精神世界和哲学世界的认知冲击 | 事理说明文、读书笔记等 |
| 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 | 象征与暗示:汉字的文化象征意义 | 该项目重在整理探究。举例汉字的象征类型:如谐音象征、传说象征、典故象征、习俗象征、形状象征、联想象征、自然象征、习性象征等。通过象征探究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和汉字信仰 | 象征图示、汉字象征小词典、小论文等 |
| 跨文化专题研讨 | 走出劫难:中西方文学对“苦难”母题的态度 | 该项目重在比较和鉴赏。了解苦难救赎的文学母题;阅读中西方文学中苦难救赎的典型文本,揭示苦难救赎的本质;比较中西方苦难救赎不同的文学表达;探讨原因,评鉴中西方悲剧的审美和认识价值 | 读书笔记、文学小评论等 |
| 单元类型 | 项目名称 | 内容说明(教材来源) | 项目成果 |
| 文选型单元 | 苦难命运的救赎:《我与地坛》主旨探究 | 该项目重在梳理探究。《我与地坛》全文七个部分可看作救赎苦难之探索:如感念母恩、师法自然、承认差别、接受轮回、享受现世、搁置彼岸、相信命运,等等(上册第七单元) | 美篇、公众号、读书笔记、文学小评论等 |
| “综合性学习”单元 | 理性的眼神:信息辨别 | 该项目重在活动体验。选择网络舆情集中的公共事件,追踪各家媒体报道,注意事件翻转,总结同一事件不同表达的原因,探究公民如何养成媒体素养(下册第四单元) | 美篇、公众号、事理说明文等 |
| 整本书阅读单元 | 古典之美:《红楼梦》回目或歌词欣赏 | 该项目重在整体认知。重温对联知识,对应梳理回目和情节的关系,探究回目的结构对章节阅读的导引作用,整体上把握回目和小说内容的关系,欣赏古典小说回目之美(下册第七单元) | 对联创制、文学小评论、歌词改编等 |
| 古诗词诵读单元 | 绝代风雅:举办古诗词赏鉴文化节 | 该项目重在感受审美。举办古诗词诵读文化节。如古诗词飞花令竞赛,古诗词音画达人秀,古诗词吟诵之星评选,古诗词书画高手展览,古诗词创编明星评选等(每册教材的附属单元) | 美篇、公众号、音频视频作品、书画作品等 |
| 文体 | 项目名称 | 内容说明(教材来源) | 项目成果 | |
| 实用类文本研读 | 概念与图示:破译学术性文章的奥秘 | 该项目重在学习运用。如何用各种思维导图梳理概念之间的关系,从而从整体上把握学术性文章的基本内容(下册第三单元) | 事理说明文、名词解释、论文摘要等 | |
| 论述类文本研读 | 澄清纷纭、拨开迷雾:六国破灭归因研究 | 该项目重在梳理探究。通过苏洵、苏辙、李桢的《六国论》以及司马光、洪迈、梁启超等人的群文研读,梳理各家观点,比较异同,评定得失,提出自己观点(下册第八单元) | 注释评点、读书笔记、学术小论文等 | |
| 文学类文本 |
诗歌 |
音画双璧:赏析古诗中的音乐描写 | 该项目重在鉴赏和探究。可先听《广陵散》《阳关三叠》《胡笳十八拍》等古琴曲,后读《琵琶行》《李凭箜篌引》《听颖师弹琴》《明湖居听书》等文本,再写古诗词表现音乐之美的文艺评论(上册第三单元) | 美篇、公众号、文艺小评论等 |
| 戏剧 | 戏剧人生:戏剧演出 | 该项目重在写作和表演。需要阅读剧本,深入领会人物;教师讲解编剧常识;学生写作供演出的台本;导演组物色演员、排练演出;与学校联动,举行校园戏剧节(下册第二单元) | 课本剧、剧评、戏剧演出作品等 | |
| 散文 | 文化视域中的“自然” | 该项目重在鉴赏与评论。确定一个主题,如《故都的秋》与士大夫审美,《荷塘月色》中的“中和之美”,《我与地坛》的宗教情怀,《赤壁赋》里的哲思等写作文评(上册第七单元) | 读书笔记和文艺小评论等 | |
| 小说 | 变形与虚构:小说的灵魂 | 该项目重在比较研究。先精读《变形记》《促织》,参读相关理论文章,探讨小说的变形与虚构对于小说的意义和价值。最后选择角度,写作小论文(下册第六单元) | 读书笔记和文艺小评论等 | |
三、
语文项目化学习实施建议
“基于项目的学习”虽然是“舶来品”,但我国基础教育界早有不同程度和形式的回应,课程标准有规定,一线教师有案例。语文项目化学习,是以前种种探索的发展、延伸,同时又渗入了最近几年国外STEAM课程的理念。有鉴于此,在展开语文项目化学习时,要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1.项目主题:要处理好学理依据与兴趣特长的关系。确定项目要有主题,主题就是目标。为什么要做该项目?值不值得做?合不合理?这样的评估就是在学理依据和兴趣特长之间考量。项目最好是“普乐惠”型的,让教师和学生对项目能悦纳,适当的难度和陌生感也是激发兴趣的动力,但不能让学生望之生畏。更要从语文课程标准、教材学习任务、教育价值导向、学习认知规律等学理角度评估项目的价值。理想的项目应该是悦纳性和学理性兼而有之的。
2.项目定位:要处理好模拟性与学术化的关系。中学阶段的所有项目化学习,都是一种模拟学习,并非真正要达到社会实用之功利。语文项目化学习也是如此,它是为将来走入社会或升入高校做项目的模拟和实习,而且这种模拟和实习,还重在体验和经历,不过分追求实际效用和结果。就语文课程而言,学习项目既要有一定的学术含量,又要避免过分追求学术化倾向,甚至把高校的学术项目研究前移到中学阶段来;既要考虑项目的实用性价值,又要避免陷入功利主义的泥潭。
3.项目策略:要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语文项目化学习,首先要认清它在语文课程中的地位。目前,我们还不能像美国一样把项目化学习作为学习的主要方式。做一个项目,是需要持续一段时间的,其中复杂程度远远超出一般的课文学习和单元写作。在学时固定而任务加重的教材体系下,学习项目只能是语文学习的补充。当然,项目也是一个变化着的概念,有大项目,如《红楼梦》阅读;也有小项目,如单篇精读中的某个问题探究。其次要整合和融入。要控制内容综合性较高、时间持续性较长的项目,要控制做的数量和频次。重要的是把项目学习的理念和方式融入平时的语文学习,如把学习任务改造成项目,把项目改造成小微专题,把小微专题凝练成关键问题探究,也就是语文学习的项目化,重在“化”字上。需要强调的是继承和沿用很重要,语文学习不要“翻烧饼”,语文研究性学习、语文综合性学习、语文主题活动实践,这些都具有项目化学习的特质,可以循环往复,借以推陈出新。
4.项目内容:要处理好综合性和学科性的关系。根据项目化学习的本义,综合性是应有之义。我们虽然不需要像STEAM那样,把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融通起来,但是在确立项目时,要尽量考虑到跨学科、多媒介、群文性、多文体、课内外的沟通。学科内的整合和通融也是新教材的特色,如上册第一单元入选诗歌和小说,“小说的诗意”就可以是一个待选的项目。“家乡文化生活”“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单元可以做课内外、多媒体共融的项目,必修下册第三单元、选择性必修第四单元可以做跨学科、文兼理的项目。但无论项目内容的跨度有多大,语文项目要姓“语”,即围绕核心的语言知识、关键的语文能力、基本的审美方法、典型的文学现象、重要的文化话题等要素,扎扎实实地进行语文实践活动。
5.项目环境:要处理好模拟情境和真实情境的关系。在项目化学习中,情境是非常关键的要素。课标认为,“真实、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是学生语文学科素养形成、发展和表现的载体”,因为情境中蕴含着待解决问题和待完成的任务,只有在情境中,学生的学习体验才是真切的,丰富的,所谓“真实”的语文实践活动,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的。鉴于学校教育的特殊性,项目化学习的情境主要指模拟情境,社区调查、在地考察、现场参与等社会情境,毕竟是锦上添花。不要以为项目化学习情境就一定是走出教室,把社会和自然作为语文学习的背景。课标指出,语文实践活动情境主要包括个人体验情境、社会生活情境和学科认知情境,这三种情境都可以,而且在多数情况下,都应该是在学校内部和学科内部创设的。
6.项目运营:要处理好团队合作与个体探索的关系。科学研究中的项目攻关是要团队合作的。语文项目学习和交流,团队合作也是必须的要求。项目是综合性的任务,那么,建立小组(学习共同体),分工合作是必需的规程,项目运营过程要合作探究,项目成果展示就是交流分享,所以,项目化学习必须集体在场。但是,一个小组也好,一个团队也罢,工作要分工,能力有大小,资源有多寡,每人的任务,允许有所不同。但接受任务后,必须明确界限、时间、要求,独立自主地进行实践探索。
7.项目资源:要处理好资源条件和技术特长的关系。做一个项目,课程资源和技术方法必不可少。有技术特长,但没有课程资源,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课程资源而缺乏技术方法支持,只能“深入宝山空手而归”。课程资源包括学校资源(如学校各部门的条件)、个人资源(如学科认知积累、相关文献资料、调查采访的数据材料,甚至人脉关系)、家庭资源(如家长认同度和支持力等),特别是社会化的项目,运作之前,一定要经过资源条件的评估。技术特长是指学生和教师的擅长,学生毫无技术方法的积累和准备,教师也缺乏相应的擅长,学习项目就会半途而废,或者形不成有质量的成果。
8.项目成果:要处理好作品展示与内在体验的关系。项目化学习要有成果,这也是不同于一般课堂学习的地方。尽管成果可分为隐性成果和外显作品,但是,从可检测评价、可展示交流、可推广总结角度要求,外显的作品是不能付诸阙如的。当然,语文学习成果,有学科的特殊性,但作为一个项目,成果应该是相对完整的,有系统的,有独创性的。一张照片、一张表格、一份提纲、一份音频,一段视频,一次作业,我们可以作为成果的组件,学习过程的见证,但所谓成果和作品,是对这些零碎资料的提炼、融化和整合,使之具有外在的完美的呈现形式和内在的结构化和逻辑性。这是学生建立自信心和获取成就感的需要。
前一篇:徐杰:五十以后
后一篇:项嵘评2021宁波市中考作文试题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