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几个怪句子

标签:
情感文化阅读本色阅读杂谈 |
分类: 活动课堂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几个怪句子
范维胜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下。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潜龙勿用,阳在下也。见龙再田,德施普也。终日乾乾,反复道也。或跃在渊,进无咎也。飞龙在天,大人造也。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可以肯定“上九潜龙勿用”出自于《周易》第一卦乾卦的象辞:初九,潜龙勿用。“上九潜龙勿用”其实是“初九潜龙勿用”,或是由“初九潜龙勿用”和“上九亢龙有悔”二句爻辞杂糅而成。这个象辞隐喻事物在发展之初,虽然有发展的势头,但是比较弱小,所以应该小心谨慎,不可轻动。也有认为“初九潜龙勿用”的意思是“君子应韬光隐晦以待时机”;“上龙亢龙有悔”意思是“人应以亢满为戒,注意物极必反的道理。”
学识渊博的鲁迅先生把“初九潜龙勿用”写作“上九潜龙勿用”大概是有意的,鲁迅先生在文章中顺手引用,反衬出强逼天真幼稚的孩子们读这类“天书”的可笑。客观地说,《周易》包含的哲理是博大精深的,后人将之视为占卜书是狭隘的。像“否极泰来”这样具有辩证法思想的成语就源自“否”“泰”两卦。清华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就出自“乾”“坤”两卦中——“天行键,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像“劳谦君子,有终,吉”,用“现代化”的语言解释就是:辛勤工作,谦虚谨慎,道德高尚,就会有好的人生结局——这哪里是“占卜”呢?这分明是在告诉人们深刻的人生哲理。
“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摘自中国古代典藉文献中最艰涩难懂的《尚书》中的《禹贡》篇。原文不在一起,而是由“厥土惟涂泥”;“厥赋下上(上)错”;“厥贡……厥包橘、柚,锡贡”和“厥名包匦、青茅”诸句拼合而成。意思是“天下土地(共分九等),下上为下等里最上的一级,好坏交错;那进贡的物品里有茅草、橘柚等物品。”我们可以如下断句:“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 ”;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出自清人刘翰的《李克用置酒三垂岗赋》。引文中的声浪号表声音起伏,持续不断“噫”、“嗬”指念书时加在句尾用来加强感情的声音,意思是:拿着铁如意,指挥比划,潇洒自如。用金杯喝酒,痛快淋漓,喝得很多而未醉。不过引用句子和原文略有出入:“铁如意”原作“玉如意”;“颠倒”原作“倾倒”。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寿镜吾先生自甘淡泊的情感。他如醉如痴的情态是那么投入,以致读错了字词也浑然不觉不以为意;从内容上看,诵读而入醉的不是什么所谓情致高雅的正宗诗文,倒是那种充满狂放情致的近代诗赋。从这里,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寿镜吾先生潜心从事蒙学教育,远离官场仕途,自甘淡泊的正直的知识分子的清白品格。同时,对照课文,寿先生“不常用戒尺”,“不常有罚跪的规则”,连孔子的牌位也没有,也从侧面反映了他的宽厚和蔼和开明,反映了他在某种程度上表现出的对“正统”的封建教育的怠慢和疏离。也折射着作者鲁迅先生对封建教育制度的认识、批判和情感
【链接】
1.古人有两种说法:其一是前人对读书感受的一种比喻,“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三种体验合称为“三味”;其二是“三味”出自宋代李淑《邯郸书目》:“诗书味之太羹,史为折俎,子为醯醢,是为三味。”这是把诗书子史等书籍比作佳肴美味,比喻为很好的精神食粮.;其三,寿镜吾先生的祖训: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后成为三味书屋的馆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