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的“屠兽所”和“施疗院”
日本军政署的成立,一方面是为了与清地方政府交涉,完成战争期间人力、物资的征集和粮草弹药、战利品的运输及占领地的安全警备任务,但还有更重要的一方面,谋划以后日本人在当地的经营和发展,最终达到它长久殖民统治的目的。铁岭的军政署在成立后不久就着手筹建了一个宰杀猪、牛、羊的屠宰场,日本人称之为“屠兽所”(亦称屠兽场)。
当时的铁岭,都是个人宰杀牲畜。只是在城南关的石桥胡同有一个回民的清真屠宰点,屠宰点配备屠宰工一人和帮忙的杂工数人,专为回民宰杀牛羊之用。日本人进占铁岭后,军政署为了保证日本“军队的需给”和日本侨民的食品安全,也借口所谓关心“一般民家的食用”安全和卫生,决定在铁岭建立一个“屠兽所”。
屠兽所设在了铁岭古城的北门外,1906年3月23日开始运营。为此,铁岭知县衙门还特地向居民发布了通告,宣布除屠宰场以外严禁个人宰杀行为。刚开始的那段时间,屠宰场每天宰杀的猪少则十几头,多则五十余头。到了5月31日,短短两个多月时间,就宰杀了156头牛、1681头猪、5只羊。当时驻扎在铁岭的日军第十四师团的日本兽医还向在大连的日本关东总督府提出屠宰场急需要兽医的申请报告。4月29日,总督府派遣的雇员、预备二等兽医高桥初太郎到铁岭,被任命为屠兽所所长。5月7日,铁岭军政署雇员佐藤仙吉担当了屠兽所的事务员,具体负责屠兽所有关业务。6月24日屠兽所公布了有关屠宰检疫的若干规定。
史料上说,当年的屠兽所在北门外,离东门外的最近人家约800米远(推算起来或许就是今天老铁岭人称呼的“大猪圈”——原铁岭市食品公司的位置)。
(铁岭的日本人药房)
1905年7月25日,铁岭军政署在它的南侧征用了一栋闲置的民宅,办了一个“施疗、施药及驱霉院”,简称“施疗院”。施疗院除了看病外,还要对当地有无传染病流行进行检验、对城内的妓女进行定期的体检,但更主要的是给当地居住的日本人栽种牛痘,防止传染病。施疗院由军政署二等军医大内良平负责,医院设有内科、外科、眼科、齿科和妇科。每天上午9点到中午12点是门诊治疗时间,午后1点到5点是出诊时间。每周的星期天和每年的大祭日闭院休息。从施疗院开办以来每月就诊人数四五百人,一年间达到5178人次。1906年3月上旬,施疗院扩大,改称“公立铁岭医院”,医院增添了中医和中药。同年8月,军政署撤销后,这所医院由日本居留民会管理,医院有“院长学士一名副院长得业士一名医员预备三等军医一名其它事务员三名看护妇三名”(摘自1908年日著《铁岭事情》),每月来就诊的患者平均约1500名。医院的住院费每人每天银50钱。出诊费城内银50钱,城郊银3元。
日本人在铁岭城建牲畜屠宰场、办传染病医院绝非为了关心当地中国人的生活而发的善心,完全是为了他们自身发展的需要。通过改善生活环境吸引更多的日本人到东北,以达到日本长久占领中国东北的目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