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代如何过立春?

(2017-02-03 23:34:50)
标签:

立春

民俗

分类: 文史馆(文史随笔)
  有句话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现在我们终于熬过漫长的冬天迎来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春。尽管在我们这里依然寒风凛冽,感受不到一丝春天的气息,但最寒冷的时候已经过去了,气温在一天天变暖,春天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我们心里。

  说到节气,这也是我们的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直到今天依然对农业生产有着重要作用。二十四节气很多人都比较了解,鲜为人知的是每个节气都有对应的物候。也就是这个节气里各种生物的状态。每个节气对应3个物侯,每5天变换一个物候,共72个物候。在黄河流域,与立春相对应的物候是: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陟负冰。也就是说到了立春时节,东风送暖,大地解冻,蛰伏在地下的虫豸开始活动,冰层开始融化,鱼类在水面上游动。

  在我国古代,立春是个很大的节日。《礼记·月令》:“立春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于东郊。还反,赏公卿大夫于朝”。之所以到东郊,是因为春神句芒居住在东方。汉代继承了周俗,天子迎春于东郊,祭句芒神。句芒神是象征草木与生命之神,又称之为“青帝”。因此在立春这一天都穿青色的衣服,祭青帝演八佾舞。苏轼《减字木兰花·立春》:“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这里的春牛春仗,春胜春幡都是在立春这一天的传统习俗。

  春幡:亦称青幡,指旗帜。早在汉代,就有立春日立春幡的习俗。《后汉书·礼仪志上》:“立春之日,夜漏未尽五刻,亦师百官皆衣青衣,郡国县道官下至斗食令史皆服青帻,立青幡。”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北朝妇人,……立春进书,以青缯为帜,刻龙象御之,或为哈蟆。”就是说古代每逢立春之日,夜漏(古代计时器)未超过五刻之时,京都百官,及县道官员一律穿着青衣,头戴青巾。北朝的妇人立春这天在门外立起青色旗帜,以示迎春。在旗帜上刻龙、象、蟾蜍。
 

  春胜:亦称彩胜,立春时所带饰物,为一种用彩绸或彩纸剪成像燕形或幡式的头饰。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立春之日,悉剪彩为燕形戴之。”彩胜上书“宜春”二字,走向田野迎春。宋代,人们还剪绸或纸,绘制成小旗。戴头上或系在花下,庆祝春日来临。公卿之家更是镂刻金绘,加饰珠翠或金银,穷极工巧,相互馈赠。北宋梅尧臣《嘉佑乙亥岁旦呈永叔》诗曰:屠苏先尚幼,彩胜又宜春”。“屠苏”是春节时喝的酒。古代饮屠苏酒的习俗都是年幼先饮,年长后饮。春节与立春相距不远,因此刚刚饮完屠苏酒,便立即戴彩胜迎春了。

 

  春牛:亦称土牛。在春回大地之时,最要紧的一件事就是备耕。因此立春这一节俗的农业色彩很浓厚。古代在立春这一天要制作一头土牛,以象征着春耕的开始。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立春》:“立春前一日,开封府进春牛入禁中,鞭春牛”。最初春牛是泥制的,清初有造牛之方,称《春牛经》。到清末改用纸扎春牛。即以竹作骨,外糊以纸。在立春日迎春仪式过后,人们便抬着身上披红挂绿头插金花的春牛,由被装扮成的句芒神牵行,并有鞭春牛的活动。在江南民间农村,也有用糠拌雪分别堆成泥牛和雪牛。前者象征五谷丰收,后者象征棉花丰收。民间还张贴一个牧童手持柳枝鞭牛而走的木版年画,我想很多人都看过。

 

 春饼:我国节俗的特点就是每个传统节日都有与之对应的应节食品。春饼就是立春时吃的食品,立春时吃春饼,也称为咬春。最早的春饼是同其它食品盛在一个盘子里,称为“春盘”。宋陈元靓《岁时广记》:“立春日,食芦菔、春饼、生菜,号春盘”。生菜指白苣、苦苣、莴苣之类蔬菜。立春日将生菜切细以春饼卷着食用。节前,市肆即插标供买,为盘中必备之物。到清代也有改用炒菜作馅的,如:菠菜、韭菜、豆芽菜、干粉、鸡蛋等。

  由此可见,我们的古人对立春这天是非常重视的,同清明一样,既是节气也是节日。然而时过境迁,如今的立春早已不是节日,流传下来的习俗也只剩下吃春饼了。但一年之计在于春,古今都是同样的。古人在立春之日祭祀青芒神,立春幡、吃春饼就有祈求风调雨顺,人寿年丰之意。现在的各大企事业单位也都在立春左右重新开业,学生们也即将迎来一个新的学期。所以古往今来的人们都在大好的春光里,播种一颗希望的种子,让这颗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因此“若上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不让这大好的春光白白流逝,就会在秋天迎来丰硕的果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