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金樽明月博乐和新浪草根名博的支持鼓励!
说过了贾母,我们接下来要说的是在贾氏家族里地位仅次于贾母的王夫人。在荣府里面,贾母属于“老太太”辈,这个辈分的只有贾母一人硕果仅存。王夫人在族里被称为“太太”像她这样“太太”辈的,只有她和邢夫人,往下就是“奶奶”辈的。但邢夫人虽是长媳,但属于继室,没有权利掌管族内事务,所以在她的称呼前象征性地加了个“大”字,称“大太太”。但她却大不过王夫人这个“太太”,所以如果把老贾家比作一个企业集团,王夫人就是这个集团的董事长,掌管这个家族的大小事务。那么她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贾母和王夫人婆媳俩的性格恰好相反,贾母喜欢热闹,而王夫人喜欢安静;贾母性格开朗,王夫人性格阴沉;贾母秉性温和,王夫人则脾气暴躁;贾母喜欢说笑,王夫人偏于严肃;贾母兴趣广泛,王夫人却没什么业余爱好,闲暇时只是吃斋念佛,抄颂经文。所以这婆媳俩完全是两个极端,看到一个人就仿佛看到了另一个人相反方面的影子。因此说到两个人的人品也必然是相反的,贾母宽厚善良,王夫人则虚伪狡诈。又阴损歹毒。
在四大家族的王家人里,王夫人和王熙凤都嫁到了贾家。这姑侄俩都不是省油的灯,贾琏的小厮兴儿说王熙凤“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王夫人也是如此,表面上看,王夫人是个老佛爷,读经供佛,把自己打扮成一个善人。当然她也曾做过一点善事。比如说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时,凤姐不认识这个穷亲戚,便差人去问王夫人,王夫人说以前连过宗,人家来看看也是好意,让凤姐不要慢待了刘姥姥。凤姐这才给了刘姥姥二十两银子。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王夫人和贾母陪着她在园子里转了一圈,刘姥姥走时,王夫人还给她拿了一百两银子。不过这也不能说王夫人就有多善良,毕竟那时的老贾家穷得就剩下钱了,她拿一百两银子对她来说就和打发要饭的差不多。除此之外,王夫人便再未做过什么善事,而是将自己身上恶的一面发挥得淋漓尽致。她的所做所为正应了先秦思想家荀子的一句话:“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子·性恶》)
王夫人可以说是个典型的“三坏”女人:坏领导,坏母亲,坏妻子。说她是坏领导,是她对手下的员工太狠毒。金钏是荣府里的四大丫鬟之一,跟了她十几年,就算是一条狗跟了自己这么长时间也有点感情吧,但金钏仅仅和贾宝玉说了一句顽话,让宝玉去拿贾环和彩云就被遭王夫人掌掴,把她臭骂一顿,赶出了荣府。任凭金钏怎么哀求也没用。能做到如此的冷血的人恐怕不多见。最终绝望的金钏投井自尽.一个最天真烂漫的小丫鬟就这样被无情扼杀了。而后王夫人又因为“绣春囊事件”发动了一场抄检大观园运动,结果这场运动里那些太太小姐,甚至有点地位的老妈子都安然无恙,倒霉的都是那些既无背景又无依无靠的小丫鬟们。晴雯、司棋被逐出园子后惨死,芳官、四儿、入画等人也都被赶了出去,而这些小丫鬟们并没有做错任何事,遭此厄运,可见王夫人的心肠之狠毒,这哪里像个信佛的人能作出的事呢?
说她是坏母亲是因为她教子无方。她和贾母一样娇惯贾宝玉,但和贾母不同的是贾母并没有因为娇惯贾宝玉而伤害他人,而王夫人先后赶走金钏、晴雯、芳官、四儿等人都是因为贾宝玉的原因,怕自己这个宝贝儿子被这些小美眉们带坏了。如果说金钏还和贾宝玉开了句玩笑让王夫人抓住了把柄,贾宝玉其他的那些丫鬟们则连句玩笑都未开过,芳官被逐的原因竟然是:“唱戏的女孩子,自然是狐狸精了!”四儿被逐的原因也仅仅是她无意中说同一天生日的日后都是夫妻,而恰好她和贾宝玉一天的生日。晴雯被逐则是她长得太漂亮,性格又活泼,王夫人看着不放心。结果没了这些小丫鬟们贾宝玉反倒活得浑浑噩噩,成了个百无一用的废物。最终看破红尘,离家出走,可见她这个母亲当得多失败。
说她是坏妻子是因为真正的贤妻良母应该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持家能手,能够帮助丈夫分忧解难,让丈夫没有后顾之忧。这一点王夫人显然没做到。她本身没什么能力,全指着凤姐给她打点家务。后来贾府被抄,虽说和她没有直接关系,但一个公司倒闭了,作为这个公司的董事长总得负领导责任的,更何况在被抄家后,王夫人完全成了个木偶,偌大的家业乱作一团,在贾母和凤姐死后,王夫人彻底成了木鸡,一点治家的本事没有,还差点让狼舅奸兄把巧姐给骗去。让丈夫贾政整天为家事焦头烂额,可见她也是个失败的妻子。
不过有个现象值得玩味,那就是王夫人这个“三坏”夫人,按说是个典型的反面人物,但雪芹先生写了那么多的反面人物,都毫不留情地鞭笞,唯独对于王夫人却充满同情。他虽然写了王夫人的种种劣迹,但又为王夫人辩护。比如在金钏事件发生时,雪芹先生却这样写道:“王夫人固然是个宽仁慈厚的人,从来不曾打过丫头们一下,今忽见金钏儿行此无耻之事,此乃平生最恨者,故气忿不过,打了一下,骂了几句。”但这样的辩解却苍白无力,更像是狡辩。首先说金钏并未做过什么无耻之事,不过就是开了句玩笑而已。再者说像这类的玩笑出自贾母或凤姐之口王夫人肯定不能说什么,但金钏说了却遭此厄运,显然就是王夫人恃强凌弱,根本没把金钏当人看。可怜的金钏走投无路,又遭此大辱,在那个年代的女性最忌讳的就是这种男女之事,如果以这种理由被赶了出来,肯定是没法见人了,就只有一死了之了。
金钏死后,王夫人猫哭耗子,掉了几滴眼泪,又把金钏的一两银子月例给了她的妹妹玉钏,表面上看是又做了一件好事。但把人逼死了,只是每月多费一两银子,一年十二两银子打法了,这样的所谓“善举”让人觉得不寒而栗。下等人的人命就是这么贱,有钱人花点小钱就能摆平一条人命,从这一点上,王夫人和那个呆霸王薛蟠是一个德性。更何况,王夫人也没有从金钏事件中吸取教训,又在抄检大观园运动中疯狂迫害晴雯等小丫鬟,造成了更大的悲剧。
在抄检大观园运动时,王夫人把贾宝玉屋里的丫鬟芳官赶了出去,芳官便和藕官蕊官想一同出家,王夫人刚听说后勃然大怒:“胡说!那里由得他们起来,佛门也是轻易人进去的!每人打一顿给他们,看还闹不闹了!”恰好水月庵和地藏庵的尼姑也在王夫人这,听说后就想把这几个伶人领走,这时雪芹先生又写道:“王夫人原是个好善的,先听彼等之语不肯听其自由者,因思芳官等不过皆系小儿女,一时不遂心,故有此意,但恐将来熬不得清净,反致获罪。”
在这里雪芹先生又为王夫人辩解了一回,但也同样苍白无力。表面上看王夫人恩准了芳官等人的出家请求是帮了这些小丫鬟。但正值妙龄少女的她们却从此常伴青灯古佛无论如何都不是一个圆满的结局。更何况她们本来可以在这个园子里快乐的生活下去。是王夫人把他们赶出来让她们走投无路,只有出家这一条路了。因此王夫人的所作所为绝不是一个善人该干的事。
那么雪芹先生为什么要替王夫人辩护呢?因为一个人永远不能对他的母亲不敬,哪怕这个母亲做过多少伤天害理的事,但毕竟生养之恩大于一切。书中的贾宝玉实际就是雪芹先生自己,因此雪芹先生写了王夫人之恶,却又笔下留情,没有去严厉谴责这个人物。而对于贾政的偏房赵姨娘,却予以无情鞭笞,把赵姨娘写得很脸谱化。而实际上,可怕的不是赵姨娘这样撒泼耍疯的泼妇,恰恰像王夫人这样面善心恶的。因为她的坏深藏不露,一旦露出来就会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正所谓“咬人的狗不露齿。”
所以说在这个世界上恶人其实并不可怕,因为别人都知道他的恶,不去招惹他,离他远点也就是了。但有些人恶到了极致,却戴着一副伪善的面具,让你不知不觉地接近他,却被摘下面具后的他一口吃掉。如老百姓俗话所说的“咬人的狗不露齿”。这副伪善的面具就是他们的挡箭牌。所以每每读《红楼梦》时,我觉得书中最可恶的人不是贾雨村,不是贾赦、贾珍,更不是那个被脸谱化的赵姨娘。恰恰是多次被作者称之为“善人”的王夫人。看着她的所作所为,总有一种不寒而栗的感觉。因此读懂了王夫人这个人物,你就会知道什么是真正的伪善,什么样的人最该防。
http://hsb.hsw.cn/images/2008-03/08/xin_130305080514265135858.jpg
87版电视剧《红楼梦》中的王夫人(周贤珍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