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研究生为什么会回乡种地?

(2012-10-18 21:27:08)
标签:

研究生务农

苗卫芳

陆步轩

认识你自己

杂谈

分类: 世象乱弹(时评)

             感谢《持卷吟香》圈子推荐

           感谢新浪《草根名博》支持鼓励! 

   近日网上出现了《研究生毕业回家种地,老父气绝服毒》的视频,说的是41岁的河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专业2008级硕士研究生苗卫芳因为研究生毕业后未找到理想工作而回乡务农,结果被乡亲们嘲笑,并成了教育孩子的“反面教材”。其父不堪“舆论”的压力而服毒自杀,幸而被及时抢救过来。而苗卫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承认这件事有炒作的成分在内,把视频传到网上目的是为了引起关注,以便圆自己的文学梦。

  这件事情一经披露,在网上引起很大反响。有的评论认为农民也是劳动者,也给社会创造价值,因此研究生回乡务农也没什么大不了。回想当年北大出了个卖猪肉的农家子弟陆步轩,也有人认为卖猪肉也是凭劳动挣钱,也并不丢人。但北大毕竟是培养社会精英的地方,而不是培养猪肉贩子的。所以无论是当年的陆步轩还是如今的苗卫芳,他们的出现只能说是当今社会的一种怪现象,值得这个社会反思。

  持这种无所谓观点的人大概没在农村呆过。在一些偏远农村,农民能一直供子女上学,就是希望子女有朝一日能走出农家,出人头地。别说子女是研究生,就是高中生做父母的也不希望跟着自己务农。因为农村的孩子能读到高中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所以不是说谁瞧不起农民,而是农民本身也瞧不起自己的身份。

  说到这我想起在农村老家上学时政治老师也经常给我们讲一个“反面教材”:我们那有个大学生,毕业之后被分配当了老师。但他干了没几年便辞职下海,和朋友合伙做生意。结果钱都赔了进去,自己也一事无成。那个时候大学文凭的含金量是很高的,所以我们政治老师每每提到他的时候都很鄙夷,说他是不务正业。所以也不怪苗卫芳的乡亲们嘲笑他,花了那么多的钱,读了那么多年的书,到头来还和他们一样种地,也是够愁人的。

  那么这位研究生为什么会回乡种地呢?这其中有社会的原因,但更多的还是个人的原因。社会的原因是在大学连年扩招的背景下,昔日的天之骄子如今都泯然众人了。什么东西一多就要贬值,大学生如此,研究生也是这样。当然这也和学校及专业有关。如果是重点大学热门专业的研究生找份好工作还是不愁的。而苗卫芳的河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专业既不是重点大学又是个冷门专业,就业面过于狭窄,到了社会上很难有用武之地。而且他年龄也大了,在这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已经被80、90后们落得很远了。

  另外在家庭背景上,苗卫芳家世代务农,在这个讲究“拼爹”的时代,只能收获一个“坑爹”的结果了。如果他老爹是“XX长”,自然有人就仿照某些“萝卜招聘”,在启事上要求“本岗位只招收40岁以上,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研究生”。可惜没人给他刻这个“萝卜”。他在应聘时得到了“口才不好”或“情商不是很好”的评价。但如果有雄厚的家庭背景,哪怕是一言不发,智商不高,也照样有好工作送上门来。所以说一个毫无背景的小人物想在如今的时代靠正常渠道谋到一个好前程实在是难上加难。

  不过有句俗语说得好“点儿背不能怨社会”。自己混得不好,就怨天怨地,怨社会,怨父母的人也是个窝囊废。苗卫芳的问题在于他活得不够现实,总是把未来想象得太理想化。他认为读书能改变命运便在近40岁的“高龄”去读一个冷门专业的研究生。毕业之后又一心想当公务员或进事业单位,而这个理想碰壁后,又想靠写小说来出人头地。这个理想也破灭后就想借父亲服毒事件炒作一把,引发社会对他的关注。要知道再怎么说他也是读了那么多年书的研究生,结果就用这样的方式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也是够可悲的。他最大的失误就是只了解一些书本的知识,对这个社会的了解极为有限,不知道这个社会需要的是什么,竞争又有多残酷。而他自己也没有过硬的综合素质,自然就要被这个社会抛弃了。

  所以说仅仅有一纸文凭就能在社会吃得开的时代已经远去了,想在这个社会上生存,如果没有背景,就必须有过硬的生存能力,而这种能力绝对不是试卷上那些习题所能涵盖的。可以想象,苗卫芳即使读到了博士也一样会是这个结果。所以还是刻在古希腊阿波罗神庙上的那句话说得好:“认识你自己”。

 

苗卫芳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