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环保部门的领导也爱“穿越剧”?

(2011-12-09 21:48:12)
标签:

德兴

乐安河

污染

唐宋朝

穿越剧

杂谈

分类: 世象乱弹(时评)

  江西有座城市叫德兴,这个地方以矿产丰富而著称,被誉为“铜都”。不过丰富的矿产资源在带动地方经济的同时却也给当地的老百姓带来了祸患。江西铜业集团下属的多家矿山企业,多年将工业废水排入乐安河,祸及下游德兴、乐平两市数十万群众。据统计,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乐安河每年都要“接纳”6000多万吨污水,其中金属污染物和有毒非金属污染物有20余种。由此带来大量耕地绝收、减产,渔民因无鱼可捕失去生活来源,金属中毒和怪异病事件时有发生。

  尽管毫无节制的排污给老百姓造成了巨大损失,但排污企业的赔偿标准却还是依据20年前的一次调查结论,只有区区18万余元。分摊到受害人手里,人均不足一元。面对饱受污水折磨的群众,当地的矿山企业和环保部门领导却异口同声:“德兴早在唐宋年间就有采铜历史,污染主要是由于历代废弃采矿区产生,现代企业不应代历史受过。”

  现在的荧屏里时兴穿越题材的电视剧,不知道德兴当地的环保部门领导是否穿越剧也看多了,思维也出现了穿越,以至于说出如此“雷语”。他们把责任都推给老祖宗,是因为反正老祖宗早已灰飞烟灭了,今天的受害者们不能穿越回唐宋事情去向那时的人问责,所以他们的一句“现代企业不应代历史受过”就把自己摘得一干二净,似乎从老祖宗到现在排污就是传家宝,他们只是在继承老祖宗的光荣传统一样。

  然而事实就是如此吗?因为现实生活中不会有穿越的事情发生。唐宋时期的人早已作古,无法为自己辩解。而今天的老百姓也不是历史学家,也无法了解那个时代的事情。所以也就无非弄清楚是否唐宋时期的古人是否也向乐安河里排污水。但当地的老人毕竟还是有很多的,环保部门的领导们怎么不去问问当地的老人,这条河50年前是不是现在这样?如果不是,那么他们就赖不着古人。

  退一步说,即使是从古代就开始向河里排污水,那么今天已经迈入21世纪,科技无限发达的社会里就还在沿用古人落后的生产方式吗?为什么不学学古人好的一面?古人修的都江堰、赵州桥现在依然能发挥作用,而今天的人们建的工程却成了“短命鬼”,“豆腐渣”。古代的官僚不懂GDP为何物,但也出现了朴素的“可持续思想”。西汉淮南王刘安组织编著的《淮南子》记载:“故先王之法,……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淮南子·主述训》)所以古代的先人们能给我们留下青山绿水。而今天的人们唯利是图,为了利益可以不择手段。上侮辱了古人,下为害了子孙后代,注定要留下千古骂名。

  所以德兴的官商们自己造了孽,却把责任推给古人,借历史时空的穿越巧妙推卸了自己的责任,不得不佩服他们的头脑灵活,脸皮深厚的程度。德兴的官商们这副德性,乐安河周边的老百姓也自然就难以乐安了。而当地更高一级的历任领导面对已经存在了40余年的问题始终视而不见,任由滚滚污水排入本来清澈的乐安河里。这是因为他们不会喝这条河里的水,他们的亲属也不会喝这条河里的水。而矿山企业对当地经济的贡献却是实实在在的,因此这幕后即使没有官商勾结,权钱交易,起码说明了老百姓的疾苦,环境质量的好坏,统统抵不上那白花花的钞票在官员们心中的位置。所以从表面上看是当地百姓和排污企业之间的纠纷,而在这背后却有着一张利益的大网在罩着这些企业,老百姓维权无门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那么老百姓的污水还要喝到什么时候呢?答案可以仿照沈从文先生一部小说的结尾:“也许那一泓清澈的河水明天就会到来,也许它永远都不会到来了。”

 

德兴铜矿采矿厂旁边流出的河水泛着黄色(8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 胡锦武 摄

                   泛着黄色的乐安河水

 

 

乐平市名口镇戴村村民邓桂莲拿出病历痛诉11岁的儿子因喝了受污染的水患“肾小球性血尿”的情况(8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 胡锦武 摄

乐平市的一位母亲手持儿子的化验单。她的儿子因为饮用污水患上了肾小球肾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