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八·一五”琐记

(2011-08-16 00:28:58)
标签:

八一五

靖国神社

方正名录墙

川军抗战纪念碑

杂谈

分类: 世象乱弹(时评)

今天是八月十五日,66年前的今天,日本天皇裕仁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和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为了这一天,我们牺牲了三千五百万的同胞。而我们东北在日本军国主义的铁蹄下被压迫了十四年,所以这个日子是辉煌的,同时也是极其沉重的。

 

           欧洲多名极右政客欲参拜靖国神社(图)

 

每到这一天,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在一个名曰靖国神社的地方。在这一天,日本的政府要员们都会到那里去“拜鬼”。今年也不例外。自民党总裁谷垣祯一和50多名国会议员参拜了靖国神社。日本天皇明仁发表战败日讲话,既没有就过去的战争给亚洲各国人民带来的灾难表示道歉,也没有提及战争的责任。只是向310万名在战争中死去的日本人表示哀悼,并强调了日本必须走和平之路的重要性。不过日本首相菅直人并未参拜靖国神社,他在发表纪念讲话时就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对亚洲各国人民带来的灾难表示将“深刻反省”。并代表日本政府再次做出‘不战’的宣誓。

然而无论是日本的天皇还是首相,在这一天的讲话首先都是对在这场战争中战死的300多万日本人表示哀悼,对死者的亲属表示慰问。可见同样是生命,日本人的生命在他们眼里永远是最贵重的,哪怕是双手沾满其他民族鲜血的刽子手和那些军国主义战争疯子。我们已经习惯了日本某些政客的无耻和冷漠,而当这种无耻和冷漠发生在我们同胞身上时,我们就不知道该怎么用什么形容词了。

 

开拓团事件调查

 

在我们黑龙江省有个方正县,这个平日默默无闻的小县城,前些天出了大新闻,就是县政府斥资70万为日本开拓团的死者修建名录墙,在网上被解读为“为侵略者树碑立传|。方正县也被冠以“汉奸县”的骂名。实际上方正县政府戴上这顶大帽子有些冤枉,他们的原意无非就是想打“日本牌”,促进招商引资而已。

对方正这个地方,我比较熟悉。那里生活着我的很多亲属,我也曾去过那里。别看这个县这个地方不大,经济也落后,但却有属于自己的特色,就是这里的老百姓当年收养了大量日本遗孤。这些遗孤后来都在当地结婚生子。他们的儿女大都去了日本定居或打工。方正县也由此成了“日侨县”,方正县的经济就是靠这些在日的方正人拉动的。但随着岁月的变迁,当年的日本遗孤很多都已去世,而遗孤的儿女在日本也有了自己的第二代和第三代。当然这些新一代的人都是日本籍,他们对于方正县的感情并不浓厚。所以为了笼络这些遗孤的后代,就打起了亲情牌,设名录墙就是为了吸引名录上的后代们。

方正县的初衷虽不是存心要当汉奸,但这样的做法显然是不妥的。因为开拓团虽然是由日本贫民组成,他们也是战争的受害者,但他们毕竟充当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工具,在中国的土地上掠夺土地和财富,有的开拓团具有自己的武装,俨然也是“日本鬼子”中的一员了。所以为他们设立名录墙碑在中国人看来是不可接受的。那座碑先是被称为“五壮士”的五个年轻人砸了一通,而后又被泼了层红油漆。最后被县政府连夜拆除。而方正县政府也很有意思,当初建立这座名录墙碑的时候说是为了“反省历史、祈愿和平”,但最后却在一个月黑风高之夜偷偷拆掉了这座杯。既然出发点如此高尚,为什么要拆掉呢?而且还是见不得阳光,偷偷摸摸地拆?方正县政府这样自打嘴巴其实就是对历史的无知和冷漠。

  

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前人们敬献的花圈。(来源:人民网)

 

如果说五壮士的砸之举“大快人心”,那么成都的川军抗战纪念碑被泼油漆就让人无比愤慨了。在抗日战争时期,川人共有三百万人参与抗战,六十多万人伤亡,为抗战作出了巨大牺牲,也为抗战的胜利作出巨大贡献。这样一座凝结着六十万英灵的纪念碑一个月内被泼了两次油漆,在这个盛夏让人感觉到冰冷刺骨。这个泼油漆的人无论出于何种目的,都难逃“汉奸”的骂名。如果再来一场战争,这样的人是第一个跳出来当汉奸的。这样的人丢尽了中国人的脸面,那些英烈们在天有灵,看到他们的生命换来的竟是这样的结果,也绝不会瞑目。

所以说历史是一面镜子,照亮昨天,警示未来。“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历史是客观发生的,不可改变的。历史的真相只有一个,历史问题的答案永远不存在复数。只有对历史抱着虔诚的态度,细心去探索去反思才能得出历史的真相,做到知古鉴今。因此在这样的日子里我们不妨读一读抗战时期的历史,让历史去告诉我们真相。只有读懂理解了历史,类似于“树碑”“泼油漆”的事情才能避免,才能做一个合格的中国人。

                         (图片源自新浪,深表感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