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红楼梦》一书的众多诗文里,《好了歌》是很特殊的一篇。说到特殊之处,首先说它的作者并被非大观园里的公子小姐,也非饱学的贾雨村和贾府内的清客相公,而是一位跛足道人。这个跛足道人又丑陋,又残疾,但这样的人物在道家的思想里却是世外高人的典型。《庄子》内篇中有一篇《德充符》,里面记载了六位身体残疾,容貌丑陋却德行高尚,有无比人格魅力的人物。可见道家的审美重内而不重外,越是残疾与丑陋的人,他的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就越是常人难以企及的。
其次说特殊是因为这首诗浅近易懂,并得格律体,更近似于民歌,任何人都能看明白。但这种明白大都只是字面上的,对于隐藏在文字背后的人生哲理并不见得人人都懂。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甄士隐家中失火,女儿又被拐走,自己寄居老丈人封肃家,被封肃挤兑嘲讽,于贫病交攻露出下世光景之时。人一旦处于这种极度困厄的状态下,对于人世沧桑才会有更深刻的理解。所以甄士隐在听到这首《好了歌》后便立即开悟,作了首《好了歌注》,随道人飘然仙去。这样的经历和佛教禅宗六祖慧能颇为相似。慧能在听到有人诵读《金刚经》后,也立即开悟,出家当了沙弥。而后又做了首《无相偈》,凭这首偮子得到了禅宗六祖之位。而甄士隐的这首《好了歌》注比起慧能的偮子来更加形象具体。也难怪后来他能得道成仙了。
《好了歌》的中心不在“好”而在“了”。就如跛足道人所说:“可知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实际上就是要世人不执拗,要学会看破和舍得。所谓“了”就是要破除我执。在佛道两家都有“我执”的说法,两家信众修行的过程也就是“破我执”的过程。佛家讲究的是“无常、无我、涅槃”三法印,道家追求的是“无己、无功、无名”的逍遥境界。两家中心的思想都是出世的,不受尘世的种种纷扰羁绊。这也是这首《好了歌》的中心思想。
诗的前四句“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是教人破名利之执。有一首歌唱得好“名和利啊什么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当然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出生和死亡这人生的两端是可以忽略不计的,重要的是名利给人们带来的现实的好处。“及到多时眼闭了。”用小沈阳的话说就是:“钱没花完,人没了。”而世人更在乎的是“人活着,钱没了。”
但事情往往就是这样,有时候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你越是去疯狂追求的东西往往就越是得不到。
有的人一掷万金去买彩票,结果一无所获。而又的人只花两元钱就中了几十万的大奖。有的人削尖了脑袋去追求高官厚禄,结果事与愿违。有的人无欲无求,却反而官运亨通。而在这种对名利的追逐中则耗费了巨大的精力和代价,结果则得不偿失。香港有位“第一富婆”龚如心,曾和自己的老公公王廷歆打了场历时14个月的争夺遗产官司。较量了数个回合,经历了几次反复后,龚如心终于如愿以偿地继承了已故丈夫的400亿港币遗产。孰料遗产案胜诉仅一年多,龚如心便因病逝世,是典型的“钱没花完,人没了”的鲜活例子。其实以她的财富即使没有这400亿她依然是超级富豪,钱多得依然是几辈子花不完,完全可以活得更洒脱一些。而她为这400亿搭进去无数时间与精力,结果却未享有这场官司的成果,实在让人唏嘘。
在官场中也同样充满着贪得无厌之人。自踏入官场之日起,有的人便开始了欲壑难填的历程。当了科长后想当处长,当了处长后又想当局长。而想往上爬往往就要用钱来打点,因此便出现了买官卖官的风气。买官的钱从哪来呢?指着自己的这点工资自然是杯水车薪,只能去捞钱敛财,到最后即使真当上了X长,难免被查出问题,“双规”、“双开”, 最后连个马掌也不是了。腐败分子大抵是这样炼成的,说到底还是自己看不开,满脑子功利心在作怪。
后四句“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姣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是教人破尘俗之执。说到这,我想起我们东北二人转有个传统段子《十三不亲》。里面唱到“媳妇亲,不算亲,今天死去明天嫁人,她和别人比你还恩爱,忘了夫妻结发恩。”“儿子亲,不算亲,从小吃奶和爹娘亲,长大成家生了子,忘了爹妈养育恩。”“女儿亲,不算亲。女孩长大都得嫁人,一旦找婆家嫁出去,好长时间不回娘家门。”说的和《好了歌》颇有异曲同工之处。
因为这首《好了歌》的作者是出家之人,已经了却了尘缘,所以他才会如此通透。而对于身在尘世却一心想成佛成仙的凡人来说,最困难的事就是受家庭的羁绊。其实跛足道人的这几句说得偏激了一些。不见得娇妻都不忠贞,儿女都不孝敬。况且男人死了女人改嫁也是天经地义,不能说改了嫁就忘了夫妻之情,谁也没有守一辈子寡的义务。当然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要“破我执”的,对于俗缘不执拗,是成仙必不可少的一步。
当然成仙是一件颇为虚无缥缈之事,如果大家都去参佛修道,抛弃妻子,这个世界也会乱了套。不过对妻儿有情有义自然没错,但亲情也分怎么去用。君不见,那些达官显贵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妻荣子贵。结果就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所以现在很多腐败案件都是拔出萝卜带起泥,一个贪官挖出来,全家都跟着吃锅烙。在贪官的背后总是隐藏着一个“渔夫之妻”。如云南前省长李嘉廷,他腐败的钱财大多是通过其妻笑纳的,同时他特别溺爱自己的小儿子,任其胡作非为。甚至在获刑后提出上诉,也说是为了这个小儿子才上诉的。最终李嘉廷的妻子自缢身亡,他们父子也都锒铛入狱。这样的亲情是畸形的,不仅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更给自己和全家带来灾祸。
跛足道人的箴言让处于最落魄状态的甄士隐醍醐灌顶,顿时开悟。他接着作了首《好了歌》注,把这首《好了歌》更加形象具体化了。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
……”这几句让人想起佛教《心经》中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来。万事万物都是“色”,而“色”的本质又都是“空”。所以认清了这个道理也就少了一些对名利的疯狂追逐,自然也能避免更多的灾祸。
而如果不能看破,还在执拗于名利场中,结果就是“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了。世事总是在无常与变换之中的,“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梁,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有时候就是这样造物弄人,所以还不如顺其自然。“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
这就是那些贪得无厌,野心膨胀之辈的真实写照。而他们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如古代的魏忠贤、贾似道、和珅,当代的王宝森、成克杰、胡长清,他们曾经是何等风光。而一旦倒台,自己获罪身死,贪污的财产也都充了公。不仅是他们,所有的贪官也都逃不出是“为他人作嫁衣裳”的下场。
所以从古至今《好了歌》及《好了歌注》都是如此鲜活,如此具有现实意义。但从《红楼梦》诞生之日起到如今,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却依然继续着《红楼梦》中“四大家族”的灭亡之路。像甄士隐这样及时觉悟的人太少了,反倒像贾雨村那样的人遍地都是。所以悲剧始终不间断地上演着。人总是在悲剧结果已经铸成的情况下才幡然醒悟,结果往往为时已晚。所以从《好了歌》中我们读到的不仅是人生智慧,也是对现实世界的无奈。毕竟达到“神仙”境界的人实在太少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