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日”与“人民安之日”

(2011-02-09 19:41:52)
标签:

人日

分类: 文史馆(文史随笔)

  http://www.chinabaike.com/article/UploadPic/2007-10/2007101501847491.jpg 今天是农历正月初七,在今天人们只知道是春节假期即将结束,要抖擞精神,准备上班的日子。而在古代这一天则是一个重要的节日。称之为“人胜节”,老百姓俗称为“人日”,也有人节、人生日、七月日等多种说法。

  这个节日从何而来呢?说起来还是起源于古代的占卜活动。在古代人们都相信天人感应,于是便以天气状况来占卜事物吉凶。古代以农为本,占卜祭祀总要祈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所谓的六畜指的就是鸡、犬、猪、羊、牛、马。而正月初一是一年复始,于是古人便从初一开始对六畜依次占卜。占卜完毕后就轮到人与谷物了。这个说法最早源自西汉东方朔的《占书》:“岁后八日,一日鸡,二日犬,三日豕,四日羊,五日牛,六日马,七日人,八日谷。其日晴,所主之物育,阴则灾。”

  我们的先人很有智慧,他们不但为自己设计了春节这样盛大的节日,也同时为人类的朋友们设计了节日。 从初一的鸡日开始,古人们便细心观察当日的气象,如果是晴天,这一天所主的牲畜就会兴旺,反之则会衰落。不过不管这一天的气象如何,主人对牲畜们都细心喂养,爱护有加。在这一天也不对牲畜打骂,更戒杀戮。

  到了人日这一天,依旧是观察当日气象以感知人事吉凶。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人日》:“初七日谓之人日。是日天气清明者则人生繁衍。” 。同样在这一天也要对人戒打骂,戒杀戮。因此这一天对于牢房里的犯人来说是最安全的。而后人日又从单纯的占卜活动发展成为包括庆祝、祭祀等一系列活动内容的节日。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载:“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鬓。又造华胜以相遗,登高赋诗。”而后在初八的“谷日”之后,又后续了天日和地日。清 顾禄《清嘉录》:“俗以七日为人日,八日为谷日,九日为天日,十日为地日。人视此四日之阴晴,占终岁之祥灾。”

  中国传统节日的一大特征就是每一个节日对有一种相对应的应节食品。现在人们一提起正月初七人日子就会想起吃面条。实际上在古代面条并不是人日的应节食品。在这一天唱主角的是一种叫“七宝羹”的食品。“羹”在古代指汤食,“七宝羹”也就是七种蔬菜熬成的汤。这一点与腊月初八熬腊八粥颇为类似。只不过到了现在,人们对腊八粥还是耳熟能详,都能说出几样熬粥的作料。而对于七宝羹听说过的人就不多了。其实构成这七宝羹的七种蔬菜也没有一定之规,也因地而异。如广东潮汕地区用芹菜、芥菜、韭菜、莼菜、蒜和厚瓣菜。而在客家人地区则用芹菜、蒜、葱、芫荽、韭菜加鱼、肉而成。福建则是菠菜、芹菜、葱、蒜、芥菜、荠菜、白菜七种蔬菜为羹。这些蔬菜也都有讲究:芹菜即寓勤劳;葱寓聪明;蒜寓精于算计;韭菜寓长久。到了正月初七这一天,人们用七种蔬菜混合米粉煮羹。在民间人们都相信食此羹可拂邪气,能治百病。

  而到了如今,七宝羹早已淡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细长的面条。面条同七宝羹寓意同样美好,而且也省去了做七宝羹的繁琐,因此初七吃面条这个习俗已经同正月十五的元宵,五月初五的粽子,八月十五的月饼一样深入人心了。这个习俗还是与东方朔有关。他有个观点,就是古代最为长寿的彭祖能活到八百岁是因为他的脸长。脸又称为“面”,脸长也就等于“面长”。而在我们传统的食品里,最为绵长的食品就是面条了。因此面条也就寓意着延年益寿。在初七人日这一天,为自己的平安长寿祈福,象征延年益寿的面条就是最适合的食品了。

  我们的先人在2000多年前就为六畜与人类自身设立节日实在是件了不起的事情。这反映了我们在那个封建社会刚刚形成的时期,就已经有了平等和博爱的思想。设立人日的目的也是在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在东方朔的《占书》中还说:“初七人日,从旦至暮,月色晴朗,夜见星辰,人民安,君臣和会”。可见古人把“人民安”看做是人日的核心思想。古人在这一天吃七宝羹,现在我们在这一天吃面条都是祈求吉祥平安,而只有人民平安,老百姓都能够安居乐业,国家才能够繁荣稳定。所以不仅是老百姓,我们的领导干部们也应该重视这个人民安之日,反思自己在这一年里施政的得失,是否对得起老百姓,是否有愧于这个“人民安之日”,因此这个有意义的节日应该大力弘扬,尤其是应该大力向我们的领导干部们弘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