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泰安】老井精神

标签:
情感图片旅游 |
老井精神
----新泰市掌平洼村游记

进入村内,只见房前屋后,桃花众多,可惜我们来前的一场雨把漫山遍野的鲜花打的一片残破,偶尔有几株树花儿依然盛开着。村上的房屋崭新整齐,道路宽阔平整。村头竖立着一块牌子,上面对掌平洼村进行了介绍:掌平洼村,位于新泰东部,龙庭镇北,地处九顶凤凰山脚下,这里四
面环山。九顶凤凰山9峰相偎相连,是沂蒙72崮的一部分。明洪武初年,由山西洪洞大槐树老鸹窝迁此,据当地人家谱、碑文记载,最初迁入此地建村的是杨、陈两姓,其他姓氏逐步入迁。因村子四面环山,中间洼地形似手掌,故而得名。
石头屋,石头墙,石头的路面,到处都是石头。左侧是一条水沟,不一会我们就听到了音乐声音,走近这里,一片繁忙热闹的景象,村民在卖各种干果,时令蔬菜,还有白蒿和苦菜子等野生植物。或许掌平洼村在当地比较有名吧,游客们来来往往,平洼村已经形成了旅游的市场。在一个较开


阔平地上,我们找到了——螺旋井。贴近一看,井的边沿有栏杆,井壁上装饰了一条从下盘旋而上的巨龙,龙头在上,回首紧盯着水面,嘴里吐出水流,顺着龙身是五光十色的彩灯十分漂亮。水面距离地面比较深,目视有20多米吧,从井台向下望去,井体为直壁式螺旋形砌石结构。真的有一

种眩晕的感觉。沿井壁台阶到达水面,沿台阶下到井底,螺旋台阶坡缓路宽,井壁上还加挖了一个洞,过了洞就接近水面了。说实话,在没有见到介绍以前,我真的认为这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但是,恰恰相反,这个人间奇迹正是由掌平洼的普通村民建成,我不由得肃然起敬了。
看看介绍,螺旋井始建于1967年,完工1977年。1967年3月,时任村党支部书记韩慎元,决心改变村民吃水难的问题。他请专家找水源,在县

水利局专家张道文的指导下,选定位置。韩慎元带领二十几个青壮劳力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自力更生,历时十年,先后投资2万多元,用工25万余个,开挖土石
3 万立方,砌石 2万立方米,使用锤钎 300公斤,
开挖出了井口直径18米,井深26米,沿井壁修台阶108级的螺旋井。该井的建成,彻底改善了掌平洼村靠天等雨的恶劣生存环境,解决了人畜吃水,果树良田灌溉的问题,被村民称之为"生命井"、"幸福井"。
应该说,老井已经是掌平洼村的烫金名片了。新泰市以此为契机,集中展示了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兴、现代农业三产融合、乡村文明建设的
新理念、新跨越、新成就。掌平洼村以“杏梅”等特色产业为依托,老井、石屋等资源为基础,打造了集赏花采摘、高端民宿、休闲度假、红色
教育、民俗游乐于一体的乡村旅游度假区。目前,依托杏梅基地和老井资源,掌平洼村已经发展成为“杏梅古村”为特色的乡村旅游示范村,先后被国家农业部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全国美丽乡村创建示范点”、被山东省旅游局评选为“好客山东最美生态乡村”。

一个小山村,因为一口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老井出了名,依靠这口老井发展起了乡村旅游,渐渐的富裕起来,这就是龙廷镇的掌平洼村,

那口老井就是螺旋井。这就好像是安徒生童话,但是毕竟这已经成了现实。螺旋井是那个时代群众智慧以及集体力量创造的奇迹,是掌平洼人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精神的见证。我想,很多时候人是需要点精神的,正如掌平洼人诠释的那样,“老井精神”就是“战天斗地,勠力同心,百折不挠,久久为功”的精神,诚然,这种“老井精神”正是当今时代实现“中国梦”最需要的奋斗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