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佛家为何称别人为“施主”

(2011-12-19 16:29:45)
标签:

佛家

“施主”

杂谈

分类: 文史精粹

 

    “施主”梵文音为陀那钵底(其中“陀那”是施,“钵底”是主),又作布施家,即施予僧众衣食,或出资举行法会等之信众。那么没做过这些事就不是“施主”了?

  首先看一看施主惠施的五功德:(一)名闻四远,众人叹誉;(二)若至众中,不怀惭愧,亦无所畏;(三)受众人敬仰,见者欢悦;(四)命终之后,或生天上,为天所敬;或生人中,为人尊贵;(五)智慧远出众人之上,现身漏尽(佛教徒称烦恼为漏),不经后世。

  可见,“施主”的称呼就是晨钟暮鼓般警醒着你要做到五事:一者身行慈,二者口行慈,三者意行慈,四者以时施,五者门不制止。那些和尚称你为“施主”,也不是非得让你布施东西,而只是为你好,提醒你有许多福分可以得到。至于你要不要这些福分,就是你的事了。

需要补充的是,举行丧葬仪式的丧家,亦称施主。

(文章来自《文史博览》2011 年第8   责任编辑/齐 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