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命现代文阅读题:《道士塔》(白坤峰命题)高一适用

(2015-08-05 21:07:01)
标签:

道士塔

现代文阅读

分类: 教育教学之思

道士塔(节选)

余秋雨

     莫高窟大门外,有一条河,过河有一溜空地,高高低低建着几座僧人圆寂塔。夕阳西下,朔风凛冽,这个破落的塔群更显得悲凉。有一座塔,由于修建年代较近,保存得较为完整。塔身有碑文,移步读去,猛然一惊,它的主人,竟然就是那个王圆箓!

  我见过他的照片,穿着土布棉衣,目光呆滞,是那个时代到处可以遇见的一个中国平民。他原是湖北麻城的农民,逃荒到甘肃,做了道士。几经周折,不幸由他当了莫高窟的家;他从外国考古学家手里接过极少的钱财,任他们把难以计数的敦煌文物一箱箱运走。

  完全可以把愤怒的洪水向他倾泄。但是,他太卑微、太渺小、太愚昧,最大的倾泄也只是对牛弹琴,换得一个漠然的表情。让他这具无知的躯体全然肩起这笔文化重债,连我们也会觉得无聊。

  这是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王道士只是这出悲剧中错步上前的小丑。一位年轻诗人写道:那天傍晚,当考古学家斯坦因装满箱子的一队牛车正要启程,他回头看了一眼西天凄艳的晚霞;那里,一个古老民族的伤口在滴血。

  王道士每天起得很早,喜欢到洞窟里转转,就像一个老农,看看他的宅院。他对洞窟里的壁画有点不满,暗乎乎的,看着有点眼花。亮堂一点多好呢。他找了两个帮手,拎来一桶石灰。草扎的刷子装上一个长把,在石灰桶里蘸一蘸,开始他的粉刷。第一遍石灰刷得太薄,五颜六色还隐隐显现,农民做事就讲个认真,他再细细刷上第二遍。这儿空气干燥,一会儿石灰已经干透。什么也没有了,唐代的笑容、宋代的衣冠,成了一片净白。道士擦了一把汗憨厚地一笑,顺便打听了一下石灰的市价。他算来算去,觉得暂时没有必要把更多的洞窟刷白,就刷这几个吧,他达观地放下了刷把。

  今天,我走进这几个洞窟,对着惨白的墙壁,脑中也是一片惨白,眼前直晃动着那些刷把。“住手!”我在心底痛苦地呼喊。只见王道士转过脸来,满眼迷惑。是啊,他在整理他的宅院,闲人何必喧哗?我甚至想向他跪下,低声求他:“请等一等,等一等……”但是等什么呢?我脑中依然一片惨白。

  1900年5月26日清晨,王道士依然早起,辛辛苦苦地清除着一个洞窟中的积沙。没想到墙壁裂开一条缝,啊,满满实实一洞的古物!

  王道士完全不能明白,这天早晨,他打开了一扇轰动世界的文化门户。

  中国是穷,但只要看看这些官僚豪华的生活排场,就知道绝不会穷到筹不出这笔运费。中国官员也不是没有学问,他们也已在窗明几净的书房里翻动出土经卷,推测着书写朝代,文雅地摸着胡须,吩咐手下:“叫那个王道士再送几件来!”已得的几件,包装一下,算是送给哪位京官的生日礼品。

  就在这时,欧美的学者、汉学家、考古家、冒险家,却不远万里、风餐露宿,朝敦煌赶来。他们愿意变卖自己的全部财产,愿意冒着葬身沙漠的危险,甚至作好了被打、被杀的准备,朝这个刚刚打开的东方文化洞窟赶来。

  他们在沙漠里燃起了股股炊烟,而中国官员的客厅里,也正茶香缕缕。

  1905年10月,俄国人勃奥鲁切夫用一点点随身带着的俄国商品,换取了一大批文书经卷;1907年5月,匈牙利考古学家斯坦因用一叠银元换取了24大箱经卷、5箱织绢和绘画;1908年7月,法国汉学家伯希和用少量银元换去了10大车、6000多卷写本和画卷……

  他们的长途跋涉,使敦煌文献从黑暗走向光明。他们是富有实干精神的学者,在学术上,我可以佩服他们。

  但我确实想拦住他们的车队。但我不禁又叹息了,要是车队果真被我拦下来了,然后怎么办呢?当时,洞窟文献不是确有一批送京的吗?其情景是,只用席子乱捆,沿途官员伸手进去就取走一把,在哪儿歇脚又得留下几捆;结果,到京城已零零落落,不成样子。

  比之于被官员大量糟践的情景,我有时甚至想狠心说一句:宁肯存放于伦敦博物馆里!这句话终究说得不太舒心。被我拦住的车队,究竟应该驶向哪里?我只能让它停驻在沙漠里,然后大哭一场。

  我好恨!

 

1.  本文之所以能打动读者,得力于对比手法的成功运用,试举出几例。

 

 

2.作者为什么如此细致地描写王道士粉刷壁画的情景?

 

 

 3.文章的结尾说“我好恨”,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4.本文的不少语言极具形象感,引人入胜,请仿写划线句子。(不必太过于拘泥句式)

   

             答案:

1、王道士的卑微愚昧与敦煌文献的博大珍贵形成对比,

  王道士粉刷古代壁画的天真无知与我的惋惜痛苦形成对比,

  外国学者的艰苦执着与中国官员的闲适不作为形成比对,

  运往京城文献散失与存放外国博物馆得以保存形成对比。

 

2、作者想象着王道士造成的破坏,越是细节清晰,越是渲染充分,越能表现后人的痛惜之情。

  也为下文外国学者从王道士手中拿走大量珍贵文献作了必要铺垫。

 

3、一恨王道士无知,二恨官员无为,三恨自己无力。

 

4、示例。那天晚上,当年青的李白打点好简单行囊将要奔赴远方,他回首看了一眼中天晶润的圆月;从此,所有的中国人都懂得了思乡。

 

(白坤峰命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