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为什么红不过《红高粱》
(2015-03-16 13:00:42)
标签:
电视剧平凡的世界红高粱路遥 |
分类: 文化杂论 |
为什么说《平凡的世界》是路遥的最大败笔
作者 白坤峰
我看过路遥的所有作品,是的,所有。但其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没有打动我。
同是电视剧,《平凡的世界》红不过《红高粱》,为什么?因为〈〈平凡的世界〉〉的原著不够好。
重新审视路遥的作品,也许你能同意我的看法:《平凡的世界》是路遥的最大败笔,虽然我尊重他的努力。请看我的对比分析:
那是一个冬天的晚上,上小学五年级的我很偶然地读到一篇短篇小说《姐姐的爱情》,质朴真诚含情的描述很快牢牢抓住了我:
我仰起脸要昏暗中望了望姐姐,啊,她一下了好像老了许多岁!……爸爸一只手牵着姐姐的手,一只手牵着我……说:
“好雪啊,……明年地里要出好庄稼的,咱们的光景也就会好过喽,……这土地是不会嫌弃我们的。”
这让年少的我一下子涌出了泪水并陷入久久的惆怅,许多年之后,我依然认为那是我接触到的第一篇真正的文学作品。从此,我知道了一个名为“路遥”的作家。
1991年,我在中文系读书时,教文学评论的王灵芝老师声情并茂地讲起了《人生》,我才马上借了一本来读,我再一次体会到了文学的魔力,路遥凭着火一样的心、深刻的社会思索打动了我。
“白蒸馍哎——”……他咬住嘴唇,强忍着没让泪花子溢出来。
“巧珍,多好的娃娃!那心就像金子一样……金子一样啊。”德顺老汉眼泪夺眶而出,顿时哽咽得说不下去了。
高加林一下子扑倒在德顺爷爷的脚下,两只手紧紧抓着两把黄土,沉痛地呻吟着,喊叫了一声:“我的亲人哪……”
一时间,热泪在我心中涌流,我也沉浸在凄凉、惨痛、绝望中不能自拔,我反复想:假如高加林不离开农村会怎样?假如巧珍不仓促出嫁又会怎能样?他生活在今天又怎样?谁之罪?谁之过?
于是,我急切地寻找早已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的《平凡的世界》,还没等借到,却先在《女友》杂志上读到他的有关此书的创作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我一字一句地读,反复读了几遍,内心充盈着太多的感动,许多句子一读就让人落泪。
我的精神疲惫不堪以至达到失常的程度,智力似乎像几岁的孩子……我常常暗自噙着泪,一再问自己:你为什么要这样?你怎么搞成了这个样子?
现在,身处异乡这孤独的地方,又见雨雪纷纷,两眼便忍不住热辣辣的。无限伤感。岁月流逝,物是人物,无数美好的过去是再也不能唤回了。只有拼命工作,只有永的遏止的奋斗,只有创造新的成果,才能补偿人生的无数缺感,才能使青春之花即便凋谢也是壮丽的凋谢。
本文写于1992年初春,正是万物复苏的时候,他满怀信心地表示:“完全应该重新唤起青春的激情,再一次投入这庄严的劳动之中,那么,早晨依然从中午开始。”然而,在这一年的11月他便在极度痛苦的肝病中离开了他留恋的世界,享年42岁,42岁。
我由此猜测,《平凡的世界》一定是一本卓越的书,因为它是生命之作。不巧,我先借到是此小说的第三部,但我还是迫不及待地看了起来,一气看完,我默默合上书,我知道路遥肯定失败了,因为在我对第一、第二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我竟然毫不费力地读懂了第三部,也就是说,《平凡的世界》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我随后借来了第一、第二部,看完后更印证了我的判断:《平凡的世界》不像小说,更像一批长篇通讯的合集。
我深深地困惑,这就是我心向往之的名著吗?这就是他拼搏多年付出了生命代价的并获得“茅盾文学奖”的《平凡的世界》吗?我感到了难言的苦涩。
我至今没有读到几篇讨论此书不足的文章,只是在一个文学报告会上,著名作家张炜说了一句:“《平凡的世界》太平凡了。”这话说到了我的心上。
首先,人物形象是平面的、定型的、欠丰满也少了发展,包括主人公孙少安、孙少平。这一点,只需与《人生》中的高加林的复杂性一对照就明白了。这个最重要的问题,路遥没有处理好。
其次,主题欠明确。《漂亮朋友》是通过恶棍杜洛阿的发迹揭示“无耻者容易成功”的道理,《战争与和平》是探讨历史发展的动力等问题,就连他本人的《人生》也是注意思索造成高加林悲剧的体制与性格的因素,但《平凡的世界》却像一个主题不太明确的大型展览会,虽然主人下了很大的功夫。
再者,有些关键地方想象生硬。尤其是读到省委书记的漂亮女儿田晓霞与普通的煤矿工人孙少平大谈恋爱时,我心头一惊——路遥竟然不顾常识性的道理,况且,这个道理还是他在自己的作品《人生》中成功揭示过的。(即高加林与黄亚萍最终因地位悬殊分手)最后,路遥安排田晓霞因救人而死,也许,路遥也只能为她划上一个这样的句号,我真的无法想象省委书记的女儿与煤矿工人恋爱最后会有什么结果。
让女主人公半路上去死,是作家功力不足的表现之一。(网络小说《第一次的亲密接触》也表现了同样的功力不足之相)
读《平凡的世界》,我明显感到他写作的艰辛艰难,他把生活的老底子也拼光了,他立志超过自己的中篇小说《人生》,但没能跃过这个横杆。即使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与《人生》都有不小的距离。他是否缺少驾驭长篇的能力?我痛苦地想。
我们的传统是为名人讳,为死者讳,但以我之卑微,说真话无妨大碍,路遥有知,也一定不会责备我,因为我说出了实感,况且,他本人是一位严肃、真诚的人。
说出这些,我也真的是于心不忍。写《平凡的世界》太苦了,太苦了,超出了平常人的忍受力,他付出的代价也太大了——享乐、健康、家庭、生命——他付出了他能付出的全部。
鲁迅说:中国少有失败的英雄。路遥的奋力一跃,让人感喟,他的失败无损他在读者心中的份量,这才是真正的路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