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我依然在红楼(199)
宝钗:最懂改革不容易
作者 白坤峰
(第五十六回 敏探春兴利除宿弊 识宝钗小惠全大体 )
宝钗很有远见,很冷静,也很洞悉人性的弱点或劣根,她是贾府改革热情的冷却剂、防火墙,她最先想到了改革可能出现的坏事,如“若果真(把大观园)交与人弄钱去的,那人自然是一枝花也不许掐,一个果子也不许动了。”那怎么办?宝钗笑眯眯说了句文绉绉的话:“幸于始者怠于终(开头幸运的人最后反而懈怠),缮其辞者嗜其利(说得好听的人最爱好利益)。”好办啊,人都“嗜其利”,利益均摊一点就行了。请听她们的具体规划:
李纨忙笑道:“……单只说春夏天一季玫瑰花,共下(收获,北方习语)多少花?……草花干了,卖到茶叶铺药铺去,也值几个钱。”探春笑道:“……只是弄香草的没有在行háng(懂行,北方习语)的人。”平儿忙笑道:“跟宝姑娘的莺儿他(她)妈就是会弄这个……”……宝钗道:“断断使不得!你们这里多少得用的人,一个一个闲着没事办。……我倒替你们想出一个人来:怡红院有个老叶妈,他(她)就是茗烟的娘。那是个诚实老人家,他(她)又和我们莺儿的娘极好,不如把这事交与叶妈。他(她)有不知的,不必咱们说,他(她)就找莺儿的娘去商议了。……有人说闲话,也就怨不到咱们身上了……”
很多中国人不是“见贤思齐”,而是“见不贤思齐”,宝钗也是不想学“好”,她一心学王熙凤,也想把改革的责任推得干净,哪怕是间接的责任。莺儿是她的仆女,所以宝钗就不让莺儿的妈妈承包花草工作,虽然莺儿妈是花草行家。中国的事情往往就这样被搞复杂了。
平儿笑道:“这几宗虽小,一年通共算了,也省的下四百两银子。”……宝钗笑道:“……虽是兴利节用为纲,然亦不可太啬。纵再省上二三百银子,失了大体统也不象()。……凡有些余利的,一概入了官中,那时里外怨声载道,岂不失了你们这样人家的大体?如今这园里几十个老妈妈们,若只给了这个,那剩的也必抱怨不公。……他(她)们……一年在园里辛苦到头,这园内既有出息,也是分内该沾带些的。……不分与他(她)们些,他(她)们虽不敢明怨,心里却都不服,只用假公济私的多摘你们几个果子,多掐几枝花儿,你们有冤还没处诉……”
大多数中国文人的实际做事能力是很差的,热情有余,头脑简单,不知变通,爱走极端。但宝钗能往最坏处考虑问题并且能想出解决有效方法——省钱不能太过分,得利者必须拿出一部分钱分给大伙。冷眼看看今天,许多领导做事远远不如宝钗厚道仔细。
这么一说,皆大欢喜:得以承包的人因有了赚钱门路而兴奋,未能承包的人因凭空得钱而高兴:
众婆子听了这个议论,又去了帐房受辖制,又不与凤姐儿去算帐,一年不过多拿出若干贯钱来,各各欢喜异常,都齐说:“愿意。强如出去被他揉搓(此译为剥削,北方方言)着……”那不得管地的听了每年终又无故得分钱,也都喜欢起来,口内说:“他(她)们辛苦收拾……我们怎么好‘稳坐吃三注()’的?”
改革已初步成功,宝钗当众发表演说,晓之以理,动之以利,威之以害:
宝钗笑道:“妈妈们也别推辞了……只要日夜辛苦些,别躲懒纵放人吃酒赌钱就是了。……我原是个闲人,便是个街坊邻居也要帮着些,何况是亲姨娘(亲姨奶王夫人)托我。……酒醉赌博生出事来,我怎么见姨娘?你们那时后悔也迟了……你们是三四代的老妈妈,最是循规遵矩的,原该大家齐心,顾些体统。……所以我如今替你们想出这个额外的进益来,也为大家齐心把这园里周全的谨谨慎慎,使那些有权执事的看见这般严肃谨慎,且不用他(她)们操心,他(她)们心里岂不敬伏(服)……”家人都欢声鼎沸说:“姑娘说的很是……”
宝钗会做人,她抛弃了王熙凤的狠招,先说是王夫人请我出山的,再指出大家的行为不当处,再说明这样下去我们都对不起王夫人,再提出具体的工作纪律与目标,最后鼓励并调动起大家的责任心与荣誉感:笑中有威,威中有情,让大家心服口服。
看样子,宝钗也能治家,也能当官,能比王熙凤做得好。探春、宝钗的成功,打破了贾府只能恶狠狠搞专制的奇谈,
正如马英九当选打破了中国人不适合搞选举的怪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