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白坤峰讲红楼梦(168)香菱:第一次成了“人”

(2012-03-08 08:09:37)
标签:

红楼梦

香菱

黛玉

宝钗

文化

分类: 白坤峰品红楼梦

你我依然在红楼(168)

         香菱:第一次成了“人”

                        作者 白坤峰

(内容见第四十八回  滥情人情误思游艺 慕雅女雅集苦吟诗)

        (注: 游艺:沉浸于艺术)

  在某种意义上说,香菱应该感谢柳湘莲,(事实是香菱比丈夫薛蟠更恨罪犯嫌疑人柳湘莲,可悲)

  薛蟠这个人从小就是霸王,都是他打别人从来没有挨过别人的打,“柳湘莲事件”对他刺激很大,老觉得没脸见人。就在装病不出之时他也反省自己,“况且我长了这么大,文又不文,武又不武,虽说做买卖,究竟戥deng子(小型的称)、算盘从没拿过,地土风俗远近道路又不知道。”所以,他也想出去走走,一是躲躲羞,二是旅游,三是见识见识外边世界。恰是快过年了,薛家店里的伙计们也都准备回老家,“内有一个张德辉,年过六十,自幼在薛家当铺内揽总,家内也有二三千金的过活(财产,“活”读轻声),今岁也要回家,明春方来。”于是薛蟠打定主意,要跟这位忠厚的老家人走一走。

  薛姨娘最初不同意,怕他在外惹是生非,但薛蟠决心已定,“我又不是个丫头,把我关在家里,何日是个了liǎo日?”最后,还是宝钗明白事儿:

 

  宝钗笑道:“哥哥果然要经历正事,正是好的了。……他若是真改了,是他一生的福。……他既说的名正言顺,妈就打量着丢了八百一千银子,竟交与他试一试。横竖有伙计们帮着,……只怕比在家里省了事也未可知。”

 

  薛宝钗的这番话,真像今天的一些富有之家,一见小孩子确实不好好读书,干脆花钱把他送到国外混混,死马当作活马医,大不了等于扔几个钱。“母女两个四只泪眼看他去了,方回来。”薛蟠带几个仆人一走,院子更空了;恶夫走了,香菱也恢复了自由,才开始过上了“人”的日子:

 

  宝钗道:“妈既有这些人作伴,不如叫菱姐姐和我作伴去……”薛姨妈听了,笑道:“正是,我忘了……”一面说,一面命香菱收拾了衾褥妆奁,命一个老嬷嬷(北方读mǎ ma)并臻儿送至蘅芜苑去。

  宝钗笑道:“我知道你心里羡慕这园子不是一日两日了,……越性住上一年,我也多个作伴的,你也遂了心。”香菱笑道:“好姑娘,你趁着这个工夫,教给我作诗罢。”宝钗笑道:“我说你‘得陇望蜀(贪心不足、得寸进尺’呢。我劝你今儿头一日进来,先出园东角门,从老太太起,各处各人你都瞧瞧,问候一声儿……”

 

  宝钗虽然早就看出来香菱想进大观园看看,但她绝不会让香菱来,因为香菱有侍侯哥哥的光荣任务、光荣义务。宝钗的正统思想很重:女人的职责是为男人服务,女人的工作是多做针线活。香菱在思想认识上像宝钗,甚至有时比宝钗更认可类似的谬论,但她有一点与宝钗不同,那就是她不隐瞒自己艺术的追求。 

  这是一个在泥污中生活太久的人对清洁的渴望,这是一个被迫长久地匍伏大地的人对天空的凝视。

  香菱肯定知道宝钗、黛玉她们在搞文学社,她明白生活之外还有另一个精神的世界。然而宝钗对她所提出的学诗要求不屑一顾、不以为意。

  因为宝钗不想承担“不务正业”恶名。没有办法,香菱转求黛玉,下面,曹公借林妹妹之口,表达了自己的诗论观点:

 

  香菱因笑道:“我这一进来了,也得了空儿,好歹教给我作诗,就是我的造化了!”黛玉笑道:“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香菱笑道:“……你可不许腻烦的。”黛玉道:“……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虚的,实的对实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不对仗都使得的。”

  香菱笑道:“怪道我常弄一本旧诗偷空儿看一两首,……又听见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看古人的诗上亦有顺的,亦有二、四、六上错了的,所以天天疑惑。如今听你一说,原来这些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很次要的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

 

  香菱在薛大傻子的身边,她竟然还“常弄一本旧诗偷空儿看一两首”,还注意听别人谈诗的平仄,真不容易。(“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是古人写七言诗时对一句中各字平仄调配的变通,即在一个七言句之中,第一、三、五字可以用平声也可以用仄声,而第二、四、六字则必须该用仄的用仄,该用平的用平。对于五言诗来说,就是“一、三不论,二、四分明”)

  黛玉比宝钗更重情义,也许因为黛玉明白无父无母之悲,故对香菱有几分本能的亲近,所以也就直言:我教你学诗还算合格。在书中,香菱这是第一次轻松地与别人对话。

  像曹雪芹这样的真专家,能把问题说得深入浅出,中国古诗的写法,让他几句话就说明白了,也让我们这样的门外汉增加了无穷信心。假专家往往是浅入深出,吓我们个半死。

  黛玉说得好:诗贵在词句新奇,贵在有思想有内容;形式倒是次要的。

  到了清朝,中国古诗已经写到了穷途末路的地步了,曹雪芹借黛玉之口表达了“不拘一格写诗歌”的愿望,其眼光值得敬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