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坤峰讲红楼梦(142)薛宝钗的酒令:双飞不成处处愁
(2012-01-29 16:29:52)
标签:
红楼梦贾母刘姥姥文化 |
分类: 白坤峰品红楼梦 |
你我依然在红楼(142)
薛宝钗的酒令:双飞不成处处愁
(内容见 第四十回
作者 白坤峰
不兜山,不转水,不拐弯,我们直接看宝钗的酒令:
薛宝钗的酒令
(注意:破折号左边的均是鸳鸯所提,破折号右边的均是宝钗所答)
左边是“长三”。 ——双双燕子语梁间。
右边是“三长”。 ——水荇牵风翠带长。
当中“三六”九点在。—— 三山半落青天外。
凑成“铁锁练孤舟”。 ——处处风波处处愁。
第1张牌名叫“长三”,上下3个绿色圆点倾斜平行排列,状如燕子双飞。诗词中多以双燕象征夫妻关系。……这句答令用宋代刘季孙《题屏》诗改字而成,“呢喃燕子语梁间,底事(什么事)来惊梦里闲。”(此段黑体引自《梦话(54)》)
《梦话》作者误认为“语梁间”喻关系破裂,大错!
宝钗一向注重思想教育,严防别人谈恋爱,但她脱口而出的一句“双双燕子语梁间”却是标标准准、如胶如漆的爱情诗,比喻亲密无间的夫妻。中国文化有一种“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对己一套对人一套、对上一套对下一套”的劣性,这在宝钗身上也有所体现。
第2张牌又是绿色的“三长”(“长三”又叫“三长”),看起来就像浮在水面的荇菜,随波飘动如长长的翠带。因此,她用了杜甫的《曲江对雨》诗原句:“林花著雨燕脂(胭脂)湿,水荇牵风翠带长。”……本是风吹水荇,杜甫却反道“水荇牵风”,赋景以人格化动作。
第3张是上3点、下6点的牌,上3点比“三山”,下6点比“青天”。上下6点的牌叫“天牌”,这里只有一半,所以说“半落青天”。用的是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中的一句,……李白原诗抒发的是“长安不见”的怅惘愁绪。这里似乎也暗合了宝钗日后的遭际。(以上二小段黑体引自《梦话(54)》)
李白的原诗明显深受崔颢《黄鹤楼》的影响,甚至连韵角都几乎一样,只是崔颢写的是乡愁,李白侧重于国愁。李白确实在黄鹤楼上说过“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自谦式的大实话,(比硬说“我肯定比他写的好,但我就是不写”的虚伪之徒强多了),但作为天才的诗人,李白还是有心不甘地写了这首《登金陵凤凰台》,既与崔诗比比,也抒发内心郁闷。我来说说此诗的最后四句:
三山半落青天外,(三山在南京西南长江边上)
二水中分白鹭洲。(白鹭洲把江水分成两部分)
总为浮云能蔽日,(浮云:小人。日:红太阳一样的皇帝)
长安不见使人愁。(长安:首都,代理想)
李白的意思是:南京风光虽美,可我还是向往长安,可是那些像乌云一样的小人们蒙蔽欺骗了唐朝的红太阳李隆基皇帝,于是我为自己愁也为国家愁。呵呵李白有一点可能是不清楚:不是小人蒙蔽欺骗了皇帝,而是皇帝让小人自由行事,制度使然。曹公让宝钗引用此诗,必定暗示宝钗以后“丈夫不见使人愁”。而宝钗酒令的最后一句则是直接写出她最后的心境,如下分析:
鸳鸯所言“铁锁练孤舟”是这个点色成套的牌副儿的名称。这3张牌共有5个绿色的3点,其排列就像一条条铁锁链,把一个6点包围在中间。以孤“六”象征“孤舟”。“练”,白绢,在这里有“系jì”的意思。
宝钗给出的答令“处处风波处处愁”,既与牙牌名押韵,又可在意义上发生联想:正因为有风波,所以孤舟才需用铁链缆住。这里用的是明代唐伯虎《题画》原句:“芦苇萧萧野渚zhǔ秋,满蓑风雨独归舟。莫嫌此地风波恶,处处风波处处愁。”(以上二小段引自《梦话(54)》)
唐伯虎(唐寅yín)本是天下有名的苏州才子,因卷入一场莫名其妙的高考作弊案,终生坷坎潦倒。这首题画诗确为其一生的写照,我为大家翻译一下:
芦苇萧萧作响,野外荒渚秋意悲愁,
满蓑风雨、人生风雨都到心头。
蓑衣不御寒、世界不供暖,我划着小舟独自归去,何处归、何处走?
不要说此处风波险恶,
其实世界到处都险恶、处处都让我悲愁。
宝钗确实从来没有经历过人心险恶之境,(倒是她可以耍一下别人)但她的结局与唐伯虎倒有些像,至少,愁像。